近年来,中国的单身人数持续增长,其中单身男女数量均居高不下。一份《新独居时代报告》里预测: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或将达1.5亿至2亿人,独居率或将超30%。而在这些独居者中,有部分人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数据显示:单身者基于对爱情的迷茫,纠结和恐惧,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单身群体基本是一个人就活成了一支队伍,一个人就成了一个宇宙。然而情感的自我探索之路无法完全通过自我实现,必须通过与人联结实现。所以如果想要走出这个自我闭合的圈层,要做的是向内察觉,找出根由。《如何拥抱一只刺猬2:你是谁就会遇到谁》讲解通过探讨了4种依恋人格9种单身模式帮你认识自我,理解爱情,开启迈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2:你是谁就会遇到谁》作者段鑫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长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评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先进个人,多次获得省级教学奖励,其主讲的慕课“恋爱心理学”播放 700 万次,广受赞誉。本书将人格与依恋模式结合,从两性关系入手,帮助你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把握爱情。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成年人的行为可以从他儿时找到痕迹。”同样,成年人的亲密关系中藏着他们童年时的依恋。心理学家哈赞和谢弗于1987年以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的积极和消极程度为基础,将成年人的依恋关系分为四种依照焦虑程度+回避程度,排列组合,得到以下四种依恋人格: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安全型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低一痴迷型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高-回避型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高-恐惧型
成人依恋模式
1.安全型依恋(secure)。此类依恋者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和有价值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对自己与恋人的态度都是积极的。
2.痴迷型依恋(preoccupied) 。此类依恋者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这种类型的个体总是在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摆脱消极的自我评价,他们对他人的态度更为积极。
3.恐惧型依恋(fearful)。此类依恋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这种类型的个体可能会因为害怕他人的拒绝而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结。
4.回避型依恋 dismissing) 。此类依恋者对自己的看法相对积极,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这种类型的个体会通过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本书,教会我们通过成年人的依恋模式来理解成年人的亲密关系,从安全与非安全的依恋模式出发去探索自我的边界,从自我的视角,破解亲密关系的密钥。村上春树说过:“这世上肯定有某个角落,存在着能完全领会我想表达的意思的人。”如果你也对亲密关系迷茫和恐惧,你不妨也翻开《如何拥抱一只刺猬2:你是谁就会遇到谁》,相信你也能在转角处遇到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