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熊大熊二在我眼中的模样,疲累躺倒在床上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这两年知耻而后勇的龟速行动,到底有没有开始变成自己想要的或者喜欢的样子呢?
本来想动动脑筋记录两笔,可懒癌发作动弹不得,干脆“葛优躺”的同时随手翻开朋友圈。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这个话题到了无法回避的时间点,看到微信群里一个成都的培训师,发了她新鲜出炉的公号内容,其中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你可以尝试找十个朋友问问他们,在你眼里,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或某种能力、天赋、品质)是什么?举例证明。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虽然不太热衷做测试,但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了,对自己的模糊认知或者偏执的想法,可能不够客观,听听朋友们的意见,如果有一些印象很相似的话,那才应该是目前真正的样子吧。
想起去年2月因加入“超级个体”而在朋友圈里发起的“求求你,夸我吧”活动,大家用三个词描述我的优点,其中有一些还真心是自己从未关注过的,心里超级温暖。
转眼,再次走过近20个月的旅程,在这段践行的路上,我又会有怎样的改变?而我认为有能力和意愿回答这个问题的朋友,从他们的言语里,会发现一个怎样的自己?
无论如何,鼓励还是多多益善才好,如此,我这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才会有更大的勇气、走的更远。
第一个难题被迅速攻破——找十个朋友。前四个没有犹豫,直接发了问题出去,坐等答案。后面几个需要考量,这帮家伙会不会笑话我又头脑发热(看样子还是没有修炼到家,总会在乎别人的想法,哈哈)。第11个名额,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发给了熊大,果不其然木有任何回应,追问也当耳旁风,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庆幸挑选朋友的眼光相当不错,一个比一个靠谱。从回复速度来看,半小时内迅速回复的6个,稍晚回复的3个(包括被我催着回答的熊小恬),极其认真的艳艳认真思考了24小时+才给出答案。不过我不着急,她的答案里,真的有一个不太为自己所关注,却非常喜欢的自己。
下面是朋友的答案,以回复时间为序。
N:保持学习、有激情、内心强大、做事有韧劲、爱憎分明;
J:要强、能吃苦、聪明勤奋,心高、理想化偏多,没看透现实、容易折翅;
Q:好学,对外界保持好奇心、热情,纯真不虚伪,相处轻松;
Y:某些方面要强、好学,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改变现状,想的多要的多;
N:上进心;
L:执拗,观念根深蒂固不为所动,进取心很强;
T:很尊重我的意见,不强迫我做不喜欢的事;尽量满足我提出的合理要求,即使不合理也会被我说成合理;
S:善于学习;认准的事能持续坚持;待人真诚;身材保持好;
Z:自律上进,为自己喜欢的事积极践行;
W: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探寻与渴望,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能付诸实践,很强的亲和力;
朋友们聊天过程中,大多是鼓励和表达对我的喜欢,但对这些答案,我还是有一点点失落的,哈哈。
因为我心底那个小小的自己,一直希望定位于“生活永远是最高梦想”,可能这个要求过高,能力还不够匹配。所以,目前呈现出的老齐,是一个“自律上进爱学习,好奇心高想改变”的家伙。
当然,正是因为现状有木有改变太多,所以现实中的自己,距想象中那个“开心读书、专心做事、悠然享受生活”的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哇。
连岳说:“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迟早会按你所生活的去想”。虽然一直有想过的生活,但还是会被环境的标准所困扰,不敢放弃“安全感”,可又不愿意随意混日子或持续在舒适圈里窝着,只好在狭小的范围内不断折腾,最终只能按目前的生活方式想问题。
勇气和能力缺失,并非短时间积累形成。出来混,早晚还是要还的。
只是,我这个执拗的人,仍然还会持续保持心高的状态,直到面临折翅危险、而又无法复原的时段。我想,如果真有这双翅膀,能有机会折断,总比始终把“它”当作摆设更有意义。
还好如老瞿所说,在人过中年之时,还能够对外界保持好奇心。虽然没有完全做好面对艰难困苦的准备,但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就绝对无法按自己的想象去生活。
其实,我是一个怯懦的人,只是总有serendipity能够“遇到”更好的环境,有机会更新认知、有朋友不吝啬的鼓励,更有愿意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家人。
曾经的我,以为能尽已所能挑起生活的担子,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是最大的勇气。现在,更希望通过克服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听从萨姆·门德斯的鼓励——“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只是在这之前,还要克服懒惰和心理障碍,持续找寻和付诸行动,想清楚喜欢的“我的样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生活。
做自己,不容易,庆幸有朋友和家人一路同行。但愿终有一天,朋友们看到的老齐,和想成为的那个老齐,有更多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