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有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鹰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人在世间走,苦与乐,好与坏,只有自己最清楚。
想起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猴子受伤后,留下一个伤口。路人看到以后,纷纷前来关心。一有人来问,小猴子就会扒开伤口给他们看。看过之后大家都叹息不已。
小猴子本来以为会得到帮助。然而这些人在短暂的停留之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赶路。
最后,小猴子的伤口由于一次次被扒开,导致感染,死掉了。
小猴子的结局很可怜,然而也告诉我们一个启示: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
当我们把伤口扒给别人看的时候,最多可能得到寥寥几句的宽慰,但并没有人真的在意你伤得有多深。
针没有扎在自己的身上,就是感觉不到疼。
鲁迅在《杂感》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于你而言,天大的事情,在别人那也不过是个故事。
别人不懂你的感受,你叫的再大声,也是白费功夫。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察觉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这个偌大的世界,看起来热闹繁华,实则也不过是一座又一座的围城相接。
这座围城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喜。别人进不来,你也出不去。
很多时候,为了守好自己的那座围城就必须拼尽全力。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解他人之忧。
亦舒曾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成人世界里,感同身受,是最大的奢侈。万般皆苦,只可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