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本课编排了《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主要写了晋朝人车胤因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煤油,夏夜捉萤火虫照亮书本,勤奋苦读的故事。《铁杵成针》写的是诗仙李白幼时求学,中途放弃,路遇老婆婆铁杵磨针,深受启发,继而完成学业的故事。
在教授本课时,我将侧重点放在《囊萤夜读》上,计划精讲《囊萤夜读》,教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学《铁杵成针》。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因为《囊萤夜读》是第一则文言文,二是因为囊萤夜读的故事,学生并不熟悉,而铁杵成针的故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适合自学。
《囊萤夜读》只有两句话,本想着,学完新课,还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背诵全文,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课文短短两句话,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铁杵成针》教学时,进行相对顺利。
备课《囊萤夜读》一文时,主要设计了这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单元导读导入
2.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点释课题
3.板书《囊萤夜读》,指导书写“囊”。
环节二:生字词
1.读准会认字。①胤恭勤不倦②以夜继日焉
2.学习会写字。
环节三:朗读
1.初步朗读,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读出节奏。
环节四:理解课文意思
1.借助注释
2.扩词法
环节五:感知人物
1.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学习感受
反思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问题:
1.课堂导入不当。在备课时,我借用教学参考书的指导,在导入环节,点拨课题,文言文二则,说明本文有两篇文言文。古诗用“首”,文言文用“则”。如果是两首古诗,就叫古诗二首,如果是两篇文言文,就叫文言文二则。当我点释课题《文言文二则》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本文因为有两篇文言文,所以叫二则。随即,我又出示了文言文的解释。当时我就意识到,此处可以省略,因为在三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
2.字词铺垫时间过长。我把本文要求认读的字,放在句子中来读。因为课堂上主要提问的是基础较弱的几名同学,同时,学习会写字时,强调生字较为详细,所以花费时间较多。
3.朗读指导不当。教学安排多层次朗读,一读正确,二读节奏。在初步朗读时,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这一环节,可以和字词铺垫,读准字音相结合。去掉读准字音环节,直接指导朗读,一读准字音,二指导朗读长句“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文言文方法指导不及时。在学习之初,我出示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多读,二借助注释,三扩词,四联系生活经验。如果把方法指导渗透在指导朗读和理解意思环节,有方法指导,有练习运用,效果会更好些。
5.品析课文不深入。由于课堂时间不足,所以感悟人物形象环节进行较为仓促,交流感受环节,也以教师总结替代。
6.板书不规范。板书设计不够精细,未能有效展示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