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人类的觅食方式跟动物差不多,就是直接从大自然中拿,部落中男性负责猎杀动物,女性和老弱负责采集植物果实。这种模式,被称为“采集-狩猎”。
这种模式有个大问题,即食物来源不稳定。今天打到一头野猪,吃都吃不完,那时候又没有冰箱,连腌制技术都没有,吃不完的肉很快就会烂掉。但吃完这顿,也可能连续好些天什么动物都打不到,随时有饿死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互相分享食物比独吞要更好。反正多余的肉不吃也会腐烂,不如分享给其他暂时没打到猎物的人。等到下次自己饿肚子时,别人也会把猎物分享给自己。这样,大家都不用挨饿了。
这就是原始社会公有制的由来。不是思想觉悟多高,而是生活所迫,不采用公有制就活不下去。
后来,人类发现可以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这样比打猎要稳定得多。
但是,食物来源稳定了,公有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更重要的是,种田和畜牧是远期投资。从播种到收获,要辛辛苦苦劳作好几个月。这便要求人们必须有“私有”的观念,否则一个人辛苦几个月种的粮食,最后却被别人给收割走了。这样的话,谁还愿意种田呢?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人类就算不想实行私有制,也不行了。有了私有制,才有了交易,商业也因此而生。
我们常说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差别不在石器,而是人类从“采集-狩猎”走向“农耕和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