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陕西凤翔一村民分到一块地,他按时播种、辛勤耕耘,可那块地就是不长庄稼。
村民感到奇怪,就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结果来的不是农业专家,而是一位考古学家。
陕西凤翔是秦国故都雍城所在地,而这块地靠近史料记载的“北园”,因而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他经考察后做出判断:地下可能是一个古墓。
发掘过程中,盗洞一个接一个出现
发掘工作从1976年正式开始,过程中有个现象,让考古队员心情沉重,那就是古墓周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盗洞,最后一统计,盗洞数量居然达到247个。
就算按小说里摸金校尉的规矩,进一个墓只能带走一样宝贝,那也是几百件文物流失了,何况现实中的盗墓贼不可能守这些所谓的“行规”,大都是能拿多少拿多少,考古人员的心情算是降到了冰点。
一件罕见文物,证实墓主的身份
就在大家对这次发掘感到沮丧的时候,惊喜出现了:考古队发掘出一套石磬,保存还相当完好!
所谓石磬,是青石制成的一种古代乐器,先秦时代常见。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乐器上刻有文字,是先秦篆文,共290多个。通过古文字学家的破译,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春秋时代的秦景公。
秦景公下葬用的柏木棺椁,也是当时罕见的贵重品,而且是按照天子规格下葬的,可见秦国的霸气。
与之相应的,是这座古墓的巨大规模,总占地面积达到5300多平方米,随后3000余件珍贵文物陆续出土,包括金银器、玉器、铁器、青铜器等等,在盗墓贼频繁光顾的情形下,还能有如此重大收获,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可见这座古墓的规模。
墓主人秦景公何许人也?
据史籍记载,秦景公是秦国第14代君主,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76年至前537年,共39年。秦景公时代,秦国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张。
历史学家曾经认为,秦国早期是一个地处西隅的贫穷小国,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的商鞅变法,才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但从出土文物看,早在商鞅变法之前100多年,秦国的富庶就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
此前,史学界对秦人的起源也有争论。《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说秦人起源于黄帝之孙、五帝之一的颛顼,但缺少实物证据。
此次出土的石磬,铭文刻有“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字样,颛顼即号高阳氏, 史籍与考古实物相结合,有力地证明了秦人起源于华夏族。
结语
上述这个墓就是著名的秦公一号大墓,它是先秦古墓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被视为20世纪我国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随着该大墓的发掘,古秦国的神秘面纱一点点向世人揭开。
至于古墓之上为什么不长庄稼?目前还没有明确解释,不过,古墓之地跟一般庄稼地自然有所不同,不长庄稼应该也属正常。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史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