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课了,我开始布置作业。话音未落,一个声音从讲台下传来:“这么多题呀!”
我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没吭声。这个声音很熟悉,说话的是我的课代表。
这个小姑娘平时认真负责,收发作业尽心尽力,但有时候说话时机把握得不是很好。
01课代表
下课了,女生到办公室找我:“老师,我能不能不分享?”
她说的是晚上要进行的模拟法庭分享活动,这是个早就定好的活动,别的同学基本上都准备好了。
我说:“估计不行,所有参加同学都需要分享。你想想,这么难得的机会给了你们几个,其他同学都眼巴巴地等着听你们分享呢!分享内容没有什么高标准严要求,怎么想就怎么说!”
看着她还是有些为难的表情,我叹了一口气:“你可是课代表呀!”
看她还是有些迷糊,我解释道:“你是我选的课代表,要注意和我保持一致。除非我要杀人放火,你不需要当场反对我。真要对我有建议,可以私下和我沟通。你要记住,咱俩是一伙儿的!”
小姑娘有些明白了,点了点头:“好的,老师,我知道了,我回去准备。”
看着小姑娘的背影,我叹了口气,毕竟是个孩子,不知道有时候她一句无意的话,让老师陷入两难境地。
咱就说,她在班里当众嫌我布置作业多的事情。首先说明一下,我从来没有布置过暴力作业,布置的就是配套的练习册作业,真不多。
她当众表示不满,着实让我很为难。如果我不吭声,同学们可能会趁机起哄,一起埋怨作业多,甚至会影响老师权威。
那如果我出言制止,则会损害课代表的威信,不利于她之后开展工作,而且我遭受“识人有误”的质疑。
也就是说,在我没有失误的情况下,课代表当众质疑,无论我怎么反应,都会让事情难办。
还是那句话,“咱俩是一伙儿的”,要站对位置,拎得清。
晚上分享活动如期进行,别的同学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课代表小姑娘最后登场。态度不错,我看她已经写好了发言稿。
正等着她分享呢,她眼巴巴地看着我,来了一句:“老师,能不能不念?”
一句话给我说的得没脾气,我摇了摇头:“你是课代表!”
接下来还算不错,尽管人家执意站在讲台下,也有点磕磕巴巴,但总算最后圆满完成了分享任务。最后,她撂下一句“然后,然后就没有了”,跑回了自己的位置。
好吧,在认识到“我和老师是一伙儿的”这件事情上,我的这个课代表有进步,慢慢来。
02班长
其实,这不是我碰到的第一个和我“唱反调”的学生了。
上一届,我更惨,我碰到的“唱反调”的学生是我的班长。
我这个班长一脸正气,长着一副忠厚老实、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脸,是我在人群中“一眼看中”的。
谁成想,一张听话乖巧的面孔下,隐藏着一个标新立异的灵魂,他太喜欢和我“对着干”了。
其实,孩子不是存心气我,他是真的觉得我的决定不合理,然后就开始质疑我。他不仅自己公开质疑我,而且“带领”同学质疑我。
记得有一次,好像是为校服的事情,学生不满意学校的某些要求,但我作为班主任,必须执行学校的规定。然后,学生就开始酝酿一场和我的“斗争”。
作为班主任,我需要“擒贼先擒王”。我到班里还没问呢,“王”自己站起来了,哇哇哇一堆话,还义正辞严的样子。
我一看,妈呀,是我的班长,是我亲自选的班长。
我顿时无语了,这咋整呀,骂他吧,他是我选的;不骂吧,这群小屁孩要上天。
最后,我只有先糊里糊涂把事情简单处理了一下。下课,我把班长叫过来,也是如今天教育这个课代表般苦口婆心了半天。
孩子还是显得有些迷茫,问我:“那我真的觉得学校的规定不合理呀!”
我苦笑着说:“不合理,可以提意见,可以沟通,但你不要当众质疑我,你是我选的班长,你和我是一伙儿的。”
男生点了点头,我看得很清楚,这个点头很勉强。
后来,我能看到这个孩子在努力地向我表现“老师,我和你是一伙儿的”,但最终,他还是想和他的小伙伴们一伙儿。
最后,我们“和平分手”,他终于不用在“做老师的同伙”和“做自己”之间矛盾了。
03我自己
我之所以大方选择“放手”,是因为我也曾是个“背叛同伴”的孩子。
在很多年前,张先生和别人发生冲突,我会站在自认为正义公正的立场,当众指出张先生的不当之处。
张先生很郁闷:“你是我媳妇,在外人面前,你应该和我站起一起,咱俩是一伙儿的。”
我不理解:“可刚才你也有错呀!”
他解释道:“我有错,你回来再说,在外面,我错也是对。”
我还是不理解,为此我们俩发生过很多次争执。现在回头想去,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心智”,一心追求正义公平,时刻准备“大义灭亲”,哪里能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
后来我上了心理课,心理年龄慢慢增长,开始去体会被我“背叛”的亲友的难过和张先生在任何时候无条件挺我的美好,慢慢接受了“我们就是一伙儿”的理念。
现在,只要谁欺负张先生,我先叽哩哇啦把那人“隔空吐槽”一番。
张先生听完我的“义愤填膺”,郁闷一扫而光,欣慰地笑了:“长大了,长大了!”
04成长
这让我不由想起很多年前《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说一个人的朋友被人欺负了,朋友希望这个人给自己主持正义。
这个人一听特别生气:“主持正义是法官的事情,我是你朋友,在我看来,你全是对的,欺负你的人千错万错。”
是呀,亲人、朋友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的法官,而是那个“你对你对你全对”的人。
正因为我曾经在岁月中从“背后捅刀子”的人变成了“两肋插刀”的人,所以我更能体会到“我们是一伙儿”的美妙,所以,我总是给学生说:“我们是一伙儿的。”
当然,亲爱的自己,亲爱的孩子们,“我们是一伙儿的”,可不是煽风点火、为所欲为。
如果张先生要杀人放火,我是坚决要拦住他的;如果我明显犯了错误,孩子们也是要给我第一时间指出来的。
“我们是一伙儿的”,是给与身边人美好支持、无限信任,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相处,更好地做事。
希望你们慢慢长大,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