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时代开始,文字对我来说就有深刻的特殊性。我喜欢从字里行间中获取启发,得到慰藉。上学时,每次写作文不说是文思如泉涌,也是下笔流畅。但令我羞愧的是,当写作不在成为必修课后,我的写作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一年一次,最后到了现在,日常都是不书写,不写作。我已记不清上次认认真真将我的思想、感情、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什么时候了。每每思及此处,都觉得有愧于自己。我曾引以为傲的写作能力也荡然无存。
重新开始写作的念头由来已久,但人确实太擅长为自己找到逻辑自洽的理由了,执行力总是拖后腿的慢一步。“说到做到”的内驱力是想明白了这件事的价值与意义,而思考这个中间环节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开始动笔写下这篇文章的契机是正好听完网课,看到我大学时最崇敬的老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文中笔者的观点直击我心,他说,写下来的思考,才是真思考;写作,是把思考“外部化”。这与我学生时代的认知不谋而合。那时我最喜欢用写字来调整心情缓解压力,情绪是在脑海中是乱糟糟的,但输出成文字,就是经过来思考的过程,每次写下我心情糟糕和压力过大的缘由后,真真就与自己和解了。
仔细看完公众号推文,正好电脑打开,登陆进注册后从没有使用过的的简书,敲下这段文字。公众号的作者签名也挺有意思:不写出来,很多事情可能想不清楚。即使写出来,以后再看,可能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但我想,写作不在于内容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写作本身是大脑思考能力和语音组织表达能力的产出回馈。思考本身才是写作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
回到我的标题,思考是回归生活本质的最终路径。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时间生命的消磨。不管你是高效工作赚钱,还是不过脑地轻松看一期综艺,结果都是时间生命的消磨。而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我觉得是回忆,在你时间生命的消磨中,你创造了多少回忆。而记忆只有经历更多,体验更多,思考更多,你才能把这一节时间的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
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而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于深度思考的能力。思考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但多少人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轻易获取了浅层次碎片化的信息和观点后,摒弃了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啊!
回归生活,回归思考。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位重新学习思考也享受思考的旅者,看过生活的美丽与磨难,并且记住它们。万事开头难,开始了就只剩坚持下去。但不管怎样,我为迈出第一步的自己鼓掌。如果你看到这里内心也有一份冲动,不妨现在就开始,和我一起,思考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