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一会书,想起写点东西。反复在脑海里寻找一个恰当的标题,“化”突然砰然而出,一阵惊喜,便有了如下文字。
记得放假那天,天渐渐暗了,几个学生有说有笑地走过来。我灵机而问:“你们喜欢这个学校吗?”他们异口同声:“喜欢。”我紧接着又问:“为什么喜欢?”一个男同学略微思考了一下,轻松地说:“这里的老师管的虽然比较严格,但是他们以言传身教为主,从不用罚我们写作业什么的来管教我们。”我明白了。
这其实是解读了“化”字的其中一个含义,即教导;向好的方面引导。如果用布置大量作业或惩罚学生写多遍的方式教导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态度,或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便不是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且其负面影响会更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心理与性格,甚至这影响的阴影会伴随他们终生。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张贴春联的日子。看到晚辈过来,开始主动忙着张贴,我们长辈打着下手。这就是“化”的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继承,一代接一代。
三天前,我曾工作过的学校校长约我回学校看看。一走进校园,熟悉的房子、树林、小径,甚至那几年前就在的喜鹊窝,都在。不同的是,那些房子刚刷上绛红色的新漆,那两片树林里的树都长高了,那些小径两边,又多了很多种树木,樱花、紫叶李、桃树、梨树等等。
伴着喜鹊的欢歌,我跟随着一群老朋友观赏着校园里日新月异变化的样子。我们走着走着,发现了两畦种植园,每个班级负责一块,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偶园、静园等。这不是“化”吗?劳动教育在迁移默化中进行着,还有环境生态教育、美育等蕴含其中。
还有老朋友郭校长,最近对自己学校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个规划,约我去学校看看,并做一个研讨,权且诊断一下吧。
漫步校园,原生态的自然教育铺展在眼前。芦苇、野豆、各种野菜、野花、野草,有叫上名字的,更多是已经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冰心说过一句话:“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所学校正努力践行这一理念。为一个喜欢写诗的孩子出版诗集,为孩子们准备了在地板上练习书法的大型毛笔,展示每个孩子才艺的园地等等。每个班级也有自己的小菜园,院墙上挂的轮胎里面,还有小路旁放的轮胎里面,都是学生负责种植的花花草草。
最打动我的,是学生饲养兔子的故事。郭校长引领我走向兔子生活的区域,我只看见了一个小草房子。我问:“兔子呢?”郭校长说:“学生们自己领回家养着了。”我很惊奇,这真是个好办法,养兔子不仅让学生学些动物知识,更会培养学生的爱心。这不,带回家自己负责饲养,还会让学生养成负责任的性格,劳动意识也会加强。
我问到:“平时你们用什么喂养兔子啊?”“校园里到处是野菜,学生就挖这些野菜喂兔子。”这是多么令人诱惑的行动啊!记得小时候放学后会拿上镰刀,手提篮子,去村后的荒地里挖野菜,不只为我现在,包括未来的生命成长留下多少无尽的乐趣。这所学校,竟然在校园里就实现了像我童年梦幻般的生活。
现在的校园里,因为硬件设施的高标准配备,硬化面积加大,即使绿化也是因为要求档次地提升,追求的是整齐划一。而如这两所学校,却追求天然的理念,不担心不整齐,不够上档次,很多课程遵循就地取材去开发实施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各类课程自然生长出来,学生也因此得以全面发展,可谓匠心独具。
这些,依然是“化”的理念与功能,家乡学校教育的理念的确让我感动,我也需要向他们学习了,“化”我向真、向善、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