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拾不惑(39)自省归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一次学术活动,认识了一位朋友,是一位女士。记得合过影,以后便再无特别的印象。

有一天早上,我收到一则来自她的微信:“你很想当一名好校长吗?我推荐你买本《朝话》读读。”我曾经不以为然,过了好久没有行动。但心里却一直存在这件事情,我隐隐觉得,是她在听了我的讲座,亦或见了我的行为,感觉到了我的不足,或是认为我需继续谦逊学习,给我的委婉的忠告。

想到此,我有些振动与惊醒。便买来《朝话》一书,它是民国时期教育家梁漱溟的一些各种场合的讲述,概括起来给我的感受,是一些自省与催人自省的言说。

当我独处时,或出差时,我便随身携带《朝话》,翻开它,伴随文字走进梁漱溟,走进了他的性情、立场与学问。

有学问的人是简单的人,他们的话语并不会过于华丽难懂,他们都会说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很一般,但却是打动人的。

这个观点之所以引起我的所思,源于我多年与一些同仁的交往,我发现他们年年拿着他人编制的教材与标准,消费着他人的主张与方法,把生命沦为传递搬运这些所谓的知识或技能的工具,而忘却了自己思想的自由,去虔诚持恒地寻找或自觉构建自己的概念与主张。我认为,哪怕他们读再多的书,说再丰富的话,写再高深的文,但都在说着他人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学问悲哀,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明白,但我是明白的。

看自己的文字,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心无旁骛,和善而坚定的活着,也影响着周围的一切。

我说惩罚有时也是一种奖赏,或许你不信。在《阳明舞台剧》学习现场,我曾经比较有力地用手拍了一下一个调皮男孩的屁股,我笑着对两个今年刚入职的年轻老师说:“你看我在惩罚他呢,但他不这样认为,你们信吗?”此时该男孩说:“是校长在奖赏我呢!”

当下教育的情景里,老师们是不敢动手惩罚学生的,但是我有时却敢用这种方式。有家长曾经对我说:“你只要真心爱孩子,再怎么对孩子严厉,我们都支持你理解你。”说句自己的话,如果你的内心是自愿真实地尊重学生,与他们的气息生命兴趣人格和谐为一体,你的看似惩罚的举动他们会全然不知的,因为你不是真正在惩罚他,而是在爱抚他,在鼓励他,在教化他。我一边用手拍打着一个孩子的脸,一边与他在用心灵交流,他笑着与我忘情地对话,他根本没有感觉到惩罚的任何意味,有的只是愉悦的生命的互动。两个年轻老师好像很惊奇,我想这两个场面会对他们有影响的。

化育可能是最高境界的教育了。化是什么?化就是生命与宇宙的合一,不分家,没彼此。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心里是廓然大公的,生命是流畅活泼自然自得的。如果做教育人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便可称之为圣人了,教育便不再有那么困难。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是大人们把他们影响坏了,抹杀了他们,把他们弄糊涂了。孩子们没有毛病,是孩子周围的大人们有毛病。这个话题下次我再进行分析,想结束就自由的结束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天没有儿子的消息,一直到傍晚才打通家里的电话,说儿子在医院呢……“妈妈,我今天验血都没有哭,给医生‍️阿姨听听为...
    水云_c15a阅读 1,235评论 0 0
  • 2018.06.10.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正式踏上了北漂之路!对过往的生活和郑州说声:再见,对未来的生活和北京问声...
    苏小棠呀阅读 4,090评论 1 1
  • 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但是那“得到”应该是“赢得”而不是莫名其妙的硬要别人对你另眼相看。...
    苏日娜_ab97阅读 5,237评论 3 4
  • 历史上有很多很有幽默感的伟人,他们利用自己的幽默巧妙地应对别人,用幽默摆脱尴尬,彰显了自己的智慧。 在人际交往中,...
    欧嘉言阅读 11,308评论 91 153
  • 这两天可真是够热的,脸上出汗出的次次闹闹的,张嘉宸的作业又总是错误很多,我是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忍住别发火。真...
    张嘉宸妈妈阅读 1,5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