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非常努力,每天加班,经常看书,生活休闲时间都会拿出一本书来看。明明自己很努力了,每样都懂一点,但是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能力,没能成为专家,没有人会愿意因为你的能力而付费。你很苦恼,很郁闷,有时甚至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太笨了?
那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努力不白费,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呢?最近我偶然在学习的时候,听了李笑来老师讲的人生系统课,他说想要成为专家,我们需要一个系统,也就是一套做事的流程,这个流程分为四步,分别是发现问题,探寻资料,获取方法,实践应用。
如果从成为专家的四步流程来看,就可以分析出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不了专家,努力无用。
第一个原因是找不到问题。很多人察觉不到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正因为没有问题,就会导致你没有目标,整天无所事事。我有段时间就是这样,我每天起床开始就是看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看小说,做任何能够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带来刺激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你就会被阻挡在专家之路的入口,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整天在原地转圈。
第二个原因是不够专注。有少部分人觉察到了自己的问题,不想再颓废,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成为专家,改变现状。于是,你可能会不停地看书,参加各种课程,今天学时间管理,明天听见别人说演讲很重要,于是你又去学习演讲的技巧,过段时间又去学习写作。你总是在各个领域中不停穿梭,自己累的半死,但是现实并没有太大改变。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领域都学,会导致每样都学不精,自然看起来努力力确没有用。
第三个原因是没有获取方法。什么意思呢?很多人都爱看书,但一般都在看什么书呢?小说,故事,鸡汤文等等,看书仅仅是在用来消遣,就算看一些工具书,但是只会找到一两句有共鸣的句子,在闲聊的时候吹嘘几句。这就是陷入了看书的误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看书,是为了消遣还是就解决问题?如果你想要解决自己的问题,那看书就不能消遣,而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点学习别人是如何解决问题,替换掉自己原有的低效、错误的做法,这才是专家看书应该去重点获取的内容。
第四个原因是没有实践。这个是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看书的通病。有时候学了很多新方法,新工具,自己有很多感悟,对自己学到了新知识感到非常满足,会写很多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也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但是,很多人就到此为止了,大量学习的笔记就躺在了笔记本或者软件里,然后又去学习新的知识去了。边学习还在边自我陶醉,我太努力,我以后一定会成功的。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实没有任何改变。其实,知识不用学太多,关键的是学完要用出来,把知识用在现实中,才会让知识产生作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书中的知识,而是要利用书中知识改变自己的现状,其中的关键就是把知识用出来。不是知识无用,而是你没有把知识用出来。
到这里我们应该就知道了,想要成为专家,就是要克服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习没目标,不专注,没方法,不实践。所以,想要成为专家,第一步我们需要在脑中安装一套系统,能够觉察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明确自己想要成为哪一领域,哪一方面的专家;第二步我们需要收集该领域中可以找到的各种书籍、课程、牛人等,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该领域,不要东学西学;第三步是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学习书中的新工具,新方法,对于书中的原理、故事等,了解即可,让精力更加聚焦;第四步是注重实践,对于学到的新方法,新工具,一定要想方设法在现实中用起来,而不仅仅只停留在笔记中。
最后,在实践中,我们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解决,这个时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惑,那么,就会让我们又一次执行这套专家系统,一直循环重复下去,当循环次数足够多,你就会在这个领域中解决更多问题,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