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OK的妈妈来看他了,她削了一只苹果,切成了好多小块放在碗里端给OK吃(放茶几上),OK随即拿起一快给妈妈吃,然后自己拿起一块吃。自己吃了一块之后,又拿了一块吃,此时,我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看着这一切。感觉他很喜欢吃这苹果,于是,我请OK拿一块给奶奶吃,OK说:“奶奶,你吃香蕉,要得不?”他马上跑到桌子那里,拿了一个香蕉给我。我接过他的香蕉,吃了起来。
其实,这时碗里是有苹果的,他是舍不得给奶奶吃。但是,要是平常,如果妈妈不在身边,首先吃东西的人一定是奶奶。因为OK总把东西先给奶奶吃,然后自己吃。现在妈妈来到了身边,奶奶就暂且忘记了。直到奶奶我主动提出要吃苹果,源于小OK那本有的爱心,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奶奶吃香蕉。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自己的苹果保住了,对奶奶的爱还是表达出来了。从这个小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对小OK而言,最亲最爱的人是妈妈哪。
妈妈陪小OK玩了三四天,又要上班去了。妈妈偷偷溜走了。等到小OK发现的时候,妈妈已经走了好一阵了。她到处找妈妈,房间里,厕所里等,找不到,就哭。我们也不好隐瞒他了,只好告诉他,妈妈上班去了。听到这句话,他声嘶力竭地哭了起来。我要去抱他,想安慰安慰他,根本就不要我抱;爷爷去抱他,也不要爷爷抱。哭得好伤心哪,边哭,边喊妈妈,我都被那种哭声里透出的情感感动了,差点要哭了,我赶紧蹲下去抱他,跟OK说:“我们骂妈妈,好不?”这时,他让我抱了,觉得奶奶是理解他的人了,慢慢止住了哭声。
妈妈走后的那天晚上,小OK就要求睡妈妈那里(即妈妈带他睡过的床),之前妈妈没来的时候,是跟保姆奶奶睡的。我们不放心,首先,我带他睡,睡了一会后,他就说:“奶奶,走开,睡爷爷那里去。”我真的就帮他盖好被子,让他一个人睡。晚上,爷爷,奶奶,保姆奶奶,轮流去给他盖被子。
从此以后,两岁零三个月的小OK基本就一个人睡。有时,爷爷去陪他睡一会,他也会说:“爷爷,去奶奶那里睡。”于是,留下他一个人睡。偶尔,想在爷爷奶奶这里睡,睡一会之后,又会爬起来,说:“睡妈妈那里去。”走了。有时,保姆奶奶带他睡她床上,晚上,惊醒后,小OK 说:“有气味。”要睡到妈妈睡过的床上去。其实,是小OK想闻妈妈的气味(当然还有爸爸的气味),其他人的气味都不喜欢。
前一阵,小OK一个人睡,我还以为是他能干,独立性强。其实,后来,我想,他是很想妈妈,想自己一个人跟妈妈(其实是妈妈的气味)相处,不想被他人打扰。
昨晚,睡觉之前,小OK突然大哭,要妈妈。因为,白天,下午,妈妈又偷偷溜去长沙了。每次妈妈陪他几天走后,都要大哭。劝也劝不住,只好让他哭,哭一阵之后,再去抱他,慢慢不哭了。
回想起,我女儿,六岁时,因为我和她爸爸要读书,把她寄养在我姐姐家。有一次,女儿摔了膝盖,我姐要看看,女儿死活不让她看。等到劳动节放假,托同事把她带到长沙。我一见女儿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摔跤了。我说给我看看,她马上让我看了, 因为她相信爱她的妈妈。一看,天啊,摔得蛮严重的,皮也破了,有点烂了。我和她爸立即带她去医院,看骨头是否受伤,照了X片,骨头没问题,医生给她清洗了伤口,包扎好。之后,走路就不瘸了。我们带她高高兴兴地在长沙玩了几天。
我们知道,孩子最亲最需要的人一般是妈妈,妈妈一定要尽量呆在孩子的身边,即使不能,也要经常抽时间陪陪孩子。心理学上说,母亲在孩子的培育中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孩子不能得到妈妈很好的关心和呵护,他们的心理会受到伤害,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的心理。从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来讲,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会影响儿童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
作者简介:冉心,大学老师,本可活得按部就班,自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人生轨迹也有了出乎意料的不同, 于是拿起笔,书写生活,一吐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