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我奶奶今年应该有85岁了。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每次看到她那布满皱纹却始终带着温和笑意的脸庞,我的思绪总会飘回到小时候。
我记得很多事。
01.
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就开始了寄宿生活。那时候,学校为了培养我们的独立性,规定每半个月回家休息一次。所以,每次我从家里返回学校时,都会特别委屈,特别不开心,我想家。
有一次,上午课间操期间,老师喊我,说我奶奶来看我了。
我以为她是和爷爷一块来的。我飞快地跑到学校大门口,看见我奶奶一个人站在大树下,笑盈盈地望着我。
我问,怎么自己来了呢?
奶奶笑着说,想你了,担心你想家,吃完饭没事就来看看你。
奶奶身材瘦小,不到一米六的个子,不会骑自行车更不会开三轮车,平时自己出门都是靠步行。
那时候我还小,没有考虑到奶奶是怎么过来的,只在意有没有给我带些好吃的。结果奶奶翻遍全身,只有一颗大白兔奶糖,还是我周末回家时给她的。
“奶奶来得太匆忙,忘了买,等你回家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略带歉意地说道。
我伸手接过糖,心里只觉得奶奶“小气”。殊不知,对于一个腿脚不利索且又要步行的老太太来说,从我家走到学校需要两个多小时,中间还得歇息几次。
我想象着那个场景:吃过早饭,一个老太太走出家门,靠着一双布鞋,晃晃悠悠的硬是一步一步走到学校,只为了和她的孙子说说话,然后再一步一步返回家。
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02.
我记得,每次我爸因为我考试没考好,或者淘气要打我的时候,奶奶总会第一时间出现,把我紧紧护在身后。
虽然我爸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吓唬我,但奶奶还是会一次次地用她那瘦小的身体挡在我爸前面,给足我安全感。
从旧时代走出来的她,并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她会经常夸我,不论我考试成绩好坏,都会告诉我一定要善良正直。
所以,我小时候喜欢和奶奶待在一起,也会经常跑到爷爷奶奶的房间睡觉,和他们一起睡,很安心。
奶奶虽然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也不认识几个字,但在我看来,她是一个有智慧的小老太太,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富有生活哲理的话。
有一次我生病,病了很久,整天躺在家里郁郁寡欢,心情很差。奶奶看出我的郁闷后,说要带我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我知道奶奶不会骑车,走不了多远,不想动,但她坚持要带我去,我没办法,只好跟在她后面走出家门。
当时是五月份,外面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她把我带到一处麦田,我跟着她,在麦田里一圈圈地走着。突然起风了,麦田翻滚,形成一片巨大的波浪,像是在海里,我的心里也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我记得那天的风很清爽,一下子就吹散了我心头的阴霾。
我对奶奶说,感觉世界好大啊,天地宽阔,一眼望不到边。
奶奶告诉我,烦了累了就出来走走,不要一个人闷在房间里,天大地大,不如心大。
还有一次,学校提前几天放假,我打电话让我妈来接我,并嘱咐她先不要告诉奶奶,我要给她一个惊喜。
结果到家后,奶奶说希望下次回来之前可以先告诉她,理由是:
“因为等待的期间我也会很开心的”。
03.
我记得,奶奶厨艺一般,平日里做些家常便饭还可以,逢年过节都是我爷爷和我妈妈张罗掌勺,奶奶负责打下手。
有一次晚饭,我一直用筷子翻找炒白菜里的蒜瓣,虽然蒜瓣只是菜的配料点缀,但我觉得味道很浓郁,非常香。
奶奶看见了,提醒我不要乱挑,吃饭要规矩。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奶奶单独为我炒了一小盘蒜瓣,让我尽情吃个够。而且,哪天只要是奶奶做饭,她总是会在炒菜时往里面多放一些蒜瓣。
“我孙子爱吃,我就多放点”。看见我吃得满足,奶奶也很开心。
这种简单细微的幸福,奶奶总是乐于给予。
小时候,我家里有一颗非常大的枣树,每当枣子成熟时,奶奶都会叫我一起用竹棍把枣打下来。然后,她会小心翼翼地挑选出最大最甜的枣子,让我送给邻居和亲戚们品尝。
我不理解,觉得都给别人了,自己就不够吃了。
奶奶说,咱家的枣树大,结的果实也多,更何况都是邻里邻居的,你给别人送了,别人也会给你的,你看每年夏天,你二奶奶(爸爸的婶子)都会给你送无花果和葡萄吃,人要学会分享。
我想,奶奶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她的内心始终向着阳光。
听爸爸说,奶奶从小吃过很多苦,干过许多笨重的工作,但她一直积极面对生活,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的心态,她才会拥有很多爱,爱我,爱家人,爱身边的人。
结尾.
我记得,奶奶总说,她一辈子就待在我们小县城里,哪也没去过,她特别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想去上海瞧瞧有多时髦,还想坐着自己家的小汽车出门游玩。
我告诉她,等我工作了,赚了钱,一定带你去。
现在,家里早就买了汽车,我也在北京工作了好几年,她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她怎么了?
今年春节期间,我看见爷爷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两个茶杯,我说用一个杯子喝水就行了,把这个旧的收起来吧,占地方。
爷爷说没关系,那是你奶奶的杯子,就放着吧,不碍事。
说完,他往里面倒满了水递给我,告诉我说这杯子很干净,他每天都会清洗。
我接过杯子喝了口水,想象着爷爷每天清洗空杯子的场景,以及多年前奶奶用这个杯子喝水的样子。
没错,其实我奶奶只有74岁。
她已经去世十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