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努力想要忘记某件事,却发现它反而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是“粉色大象效应”在作祟!

在家庭教育课堂上,家长总是抱怨孩子玩手机不受控制,我就用“粉色大象效应”游戏让家长去感受。

请家长闭上眼睛,然后告诉他们:“大家可以在脑海里想一只动物,但是不要想粉色的大象!”

接着再次重复:“请大家千万不要想粉色的大象!”

最后着重强调:“拜托大家不要再想那粉色的大象了!”

睁开眼睛问家长,他们说:“越是不让想粉色大象,自己越是不由自主地去想那只粉色的大象,一直有一头粉色的大象浮现在脑海中”。

01

什么是“粉色大象效应”?

“粉色大象效应”最初由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在1987年提出。韦格纳在他的实验中要求参与者不要想一只粉色的大象,结果却发现参与者反而更加频繁地想到这只粉色的大象。

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心理学上的悖论:

当我们试图刻意忽略某个事物时,反而会更容易关注和记住它。

02

“粉色大象效应”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粉色大象效应”与大脑的抑制机制有关。

当我们试图抑制某一个念头时,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会产生一个名为“反抑制”的过程,这种过程反而会使我们更加频繁地回想起被抑制的念头。

这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例如在压力大或情绪波动时,或者孩子手机游戏上瘾时,往往会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一般人的潜意识通常无法识别否定性的词语,消极负面的暗示即使是被加了否定的限定,也会毫无用处。

当我们对自己或者别人有一个负面的评价,并且用“不”开头时,试图控制自己的想法,越是努力不去想某个负面的念头,这个念头就越会在脑海中浮现,甚至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表现。

03

如何应对“粉色大象效应”?

1. 分散注意力:

当发现自己陷入某个负面念头无法自拔时,可以尝试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如和朋友聊天、听音乐、运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暂时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

2.正向思考:

马上转换思维方式,积极地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正面的结果。

3. 接受现实:

有时候,接受自己一时无法控制的念头也是一种智慧。不要过分自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心理压力。

4.专业帮助:

如果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那就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她们可以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2023年有项心理学研究发现:

当人们处于高度焦虑或压力状态时,抑制性思维的效果会显著降低,更容易导致“粉色大象效应”的发生。

通过分散注意力、正向思考、接受现实、专业帮助等方法应对“粉色大象效应”的发生。

04

生活中如何正向应用?

如:不要迟到,不要挑食,不要玩手机,不要背叛我,不要……大多都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它改成:我可以早一点到,我可以多吃蔬菜,我可以看书,我可以永远站在你这边,我可以……

少给自己消极负面的心理暗示,多给自己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长期接受这些暗示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积极乐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