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表达愤怒,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人们通常都想着压下怒火,却从来没想过如何表达愤怒,而且单纯的表达愤怒是引鸩止渴。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把愤怒当作心理分析的终点,愤怒就愤怒了,发泄就发泄了,伤害就伤害了,这样却无法触及到核心问题。
心理学上,总结过几种愤怒的情境:
当利益受损的时候;
当期望受挫的时候(主要);
当被忽略的时候;
当嫉妒别人的时候;
当觉得自己被侵犯的时候(个人规范);
当觉得他人被侵犯的时候(社会规范);
大部分情况下,愤怒只是一种次级感受(secondary feeling),与悲伤,羞耻等构成情绪群(cluster)。用通俗的话来讲,愤怒不是核心感受。当我们期望受挫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却受到侮辱,我们希望自己被肯定却遭遇贬低,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始感受是受到伤害而产生的悲伤,焦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感受和承认这种悲伤并不容易,也不安全,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自己的脆弱,还会引发一些对自身的焦虑。
愤怒是一种防御姿态,由自己指向别人,保护了我们的脆弱和委屈,也阻止别人进入我们的内心,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生气的缘由。那些温和的人有着一套逻辑,「’我都已经这样忍让了,对方应该会适可而止」。这样的逻辑本身又包含着一个期望,「我希望别人理解我」,当别人未能表达这种理解的时候,期望会再次受挫。如果认为是自己的忍让换来对方的变本加厉,“一定是我太过温和,温和到xx都会欺负我”。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不合理的信念:「理解自己是别人的事情」。这样就把原因归结到自己的温和,换而言之,也认定了对方的铁石心肠。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这些人还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这套温和的行为模式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就是经常性的表达愤怒。
周围人的避让会让自己的地位得到无形的提高,获得心理优势,从而补偿了自己的悲伤,避免了自己的恐惧。
总结一下就是不要单纯的表达愤怒,要坚定地表达愤怒背后隐藏着的委屈,焦虑本身。因为表达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让别人了解自己底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好指着自己(我怎样怎样),而不要指着别人(你怎样怎样),不要对别人做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