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这话听惯了,却未必真懂。我也是活到中年,才渐渐品出些滋味来。
幼时看戏,只见台上人哭哭笑笑,觉得热闹。后来自己也成了戏中人,才知其中酸甜。记得那年高考掉档落榜,独自在河边坐了一夜,觉得天都要塌了。现在回想,不过是一场考试的得失,人生大戏中的一个小小片段罢了。
前些日子回乡,见邻家夫妇为琐事争吵。女的哭,男的怒,摔碗砸盆。我立在院外槐树下,忽然觉得像是在看戏。不是心冷,而是明白了:他们正在自己的戏里投入太深,忘了这不过是人生长剧中的一幕。果然,不过半月,再见时二人已和好如初,一同在院里晒玉米,笑得前仰后合。
最教我开窍的是奶奶去世时。悲痛之余,忽想起她常说的话:“我来这世上走一遭,当过女儿、妻子、妈妈、奶奶,如今戏演完了,该卸妆了。”她老人家把生死看得如此通透,教我不得不深思。
自此学会偶尔抽身而出,站在高处看自己这出戏。得意时,知道掌声会停;失意时,明白幕布还会再起。与人争执,想到不过是戏中对白;遭遇挫折,晓得是剧情需要。这样一想,心就宽了,气就平了。
但这抽离不是冷漠。恰是因为深爱这戏,才要更懂得欣赏。看孩子蹒跚学步,知道这是成长的一幕,便多一份耐心;看父母鬓生白发,明白这是衰老的一场,便多一份珍惜。
如今我常坐在公园长椅上,看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演着自己的戏,有的精彩,有的平淡,但都在认真扮演。偶尔相视一笑,便是戏与戏之间的致意。
人生这场戏,既要投入地演,也要懂得抽身看。演时尽心尽力,看时心明眼亮。如此,方能既品得其中滋味,又不为情节所困。
幕起幕落,本是常事。重要的是,记得自己既是戏子,也是看客。这一双眼睛,既要热忱地投入生活,也要清明地观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