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上映的时候,朋友去院线观影,回来说一点不好看。时隔一年多,我无聊之中点开了《狗十三》,开始时没太大兴致,结果落幕时我却哭成了狗。
“我一直都在想我为什么总是为别人考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的这种情怀是从哪来的,今天一看电影才知,是成长环境和一手促成的父母,他们要让我从小就懂事,理解他们的苦衷。可我的苦衷呢,谁理会了,我的执着不是任性,谁懂呢?”
我一边在豆瓣打上影评,一边泣不成声。
为什么我看见别人脸色就惭愧、恨不得掏心掏肺地讨好别人、遇到好心帮助恨不得跪下来磕头……终于找到了卑微的源头,原来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这样看来,朋友之所以说电影不好看,是因为没有产生共鸣,既然没有共鸣,那就是她从小到大都过得幸福。
为她庆幸,为我自己哭泣。
有一段时间,我憎恨我爸妈,为什么小时候不能更爱我一点,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如今过得这么辛苦。
但恨根本没有让我释怀,如何才能真正地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谢天谢地,我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找到了答案。
此书的作者是奥利•詹姆斯,他是一位全能型选手,是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誉为“国民心理学家”。
如此厉害的奥利弗将多年研究成果正整合成了《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将人生最早的六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厉害或和善、冷漠或粘人、变态或健康。
更关键的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找到一套更健康的模式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 一、审视你在家庭剧本中的角色
影响你在家庭剧本中的角色因素包括:性别、在家里的排行、相貌、与父母双方的关系以及父母投射到你身上的特征。
无论从小被父母宠溺,还是被不待见,在我们长大之后,剧本作用仍然会继续影响着我们。
通过回忆,写出你是如何受到上述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可以推测过去发生了什么。
以我的经历做例子,给大家做个参考。
性别:身为女孩,妈妈在我小时候就限制我出门,常常我独自在家,可能就是这样,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于交际不懂表达。爸爸喜欢男孩,对我总是横眉立目,让我觉得只有妈妈爱我。
在家排行:我是独生女。爸爸虽然对我感情很淡,但对我寄予厚望,一旦我没有取得好成绩,他会不高兴。妈妈则会理解我,因为她知道考出好成绩并不容易,这也跟她的童年有关吧。
相貌: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总夸我好看,说我长大后一定会嫁个有钱人。长大后,我自命不凡,被人说是普通人长相的时候,会心里愤愤不平。也正是因为家里人说我会嫁有钱人,现在一直单身。
与父母的关系:和妈妈经常因为意见相左而吵架,和爸爸的关系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才和解。
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妈妈总是悲观极端,又常常输出负能量,让我整个人都消沉起来,妈妈又很强势,凡是她不同意的事情我都不能做,以至于我做事无主见且唯命是从。童年里缺少的父爱,让我活得并不理直气壮,心里也总是戚戚然。
• 二、审视你的良心
良心有3种不同的类型,即是善良的、惩罚性的、脆弱性的。而你属于哪种类型,取决于心理特征特定的方面,即对权位的态度、对性的态度、对尽责任性的态度。
根据这三个方面,回忆你的相关经历。
1. 童年期性行为。比如,当朋友来家做客,父母是否允许你光着身子。
2. 在你小时候,父母或照顾者压制你的本能冲动。比如,父母是否把强迫你成为一个特别好的孩子当做一个主要目标。
3. 父母对你的惩罚。比如说,他们是否用冷冰冰的眼神看过你。
4. 小时候你在学校的表现。比如说,你是否会听从老师的教导。
5. 与父母谁更亲近。比如说,你看到商店里陈列的东西立刻就想送给父母中的一个人。
最后,依据童年经历来解释你成年后在某个特定方面的良心类型。
如果你是惩罚性良心,个性是被压制,让本能没有表达的空间,害怕权威,经常受内疚感折磨……
如果你是脆弱的良心,本能冲动会占上风,会乐于随机滥交并开始不稳定的关系,与权威抗争……
如果你是善良的良心,恭喜你,你会是同龄人中出色的那位,既不压抑情绪也不随意发泄,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能顾及其他人的需要的同时,也能顾及自我的满足……
• 三、审视你的依恋模式
在人际关系中,你的情况最接近一下哪种“依恋模式”?
第1种模式
不亲密的情感关系对我来说很自在。我觉得独立感和自给自足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我。
第2种模式
我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但我经常发现,别人不愿意和我太亲密。没有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会感到不自在,但我有时担心,别人不像我珍惜他们那样珍惜我。
第3种模式
与别人亲密,我会感到有点不自在。我想要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但我发现,我很难完全信任或依赖他人。我有时担心,如果与别人太亲近,我会收到伤害。
第4种模式
对我来说,与别人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并不难。无论是依赖他人或者让他人依赖我,我都会感到自在。我不担心独处或者不被别人接纳。
以上,第4种模式被称为安全型模式,前3种模式分别被称为回避型依恋、缠人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这3种都是不安全型模式。
如果你觉得没有哪种类型完全适合你,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属于第3种类型,即混乱型依恋。
找到你所属的依恋模式,通过采访父母兄弟姐妹和长辈、回忆过往找到形成这种依恋模式的原因。
• 四、审视你的自体感
“你是个如饥似渴的人吗?有时贪恋上瘾,倾向于狂热的工作,滥用药物或者暴饮暴食。你是个很好的模仿者,或使人着迷、爱耍花招的人吗?你是否不信任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你是个控制狂吗?你是否倾向于以极端的好与坏评判事物,觉得是世界上只有少数美妙的人,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你是否总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你的情绪是否经常不稳定,要么骄傲自大,要么陷入抑郁?你是否容易做出反社会、敌对、冲动、自私的行为?你是个追求新奇的冒险者吗?”
如果你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你的自体感可能较弱,并患有所谓的人格障碍。
寻找成因,可以结合“在婴儿期,你是否收到了共情照顾?”和“把你的自体感与你的婴儿早期经历联系起来。”来进行思考,从而更快地找到根源。
而婴儿期的你,毫无记忆,先去问问你的父母吧。
• 五、成为你自己的剧本作者
以上四点,我们都在寻找成因。
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你的爸爸妈妈毁了你,他们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那么做了。
但与此同时,你应该先与自己和解,与你的父母和解。
放下过去的痛,成为自己剧本的作者吧。
那如何做到创建自己的新角色呢?
我们可以通过描绘自己、分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评估自己的动机等方式,来进行内省。
当我们意识到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是过去经历的一种表达,我们就会有所改变。
1.对亲近的人进行自我暴露
当我们向他人敞开心扉时,我们可以短暂地领悟关于自己的真相,即意识到不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能与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有关,其实事情不必这样进行的。
如果我们愿意做出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预期的改变。
2.与会倾听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交谈
想到范大厨改行做心理医生之后说的一句话,“说吧,说破无毒。”
3.通过艺术活动表达自己
无论是听流行乐、看电影和综艺,还是看书看画,都有让我们感到有趣之余激发我们内省的力量。
比如说,通过阅读《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听流行音乐,治愈失恋的自己;不知道如何教养孩子,可以看看电影《美丽的人生》……
在审视自己的同时,找到成因,再试着做内省,改善自己的行为和信念,你就能真正地摆脱非正常的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了。
愿你真正走出来,愿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