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格拉底式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一无所知。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这是苏格拉底式的“催产式”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说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这不是发挥学生凭偶然机会和一时的经验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而是使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自我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苏格拉底式的教师一贯反对作学生的最大供求者;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证关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教师有自知之明,并要求学生分清上帝和世人。
这三种教育类型都需要学生具有绝对真理和寻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师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心情在传统的经验式教育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经院式传统即使在目前等级制度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在师徒式教育中学生的敬畏心情表现在师傅个人身上;在苏格拉底式教育中学生的敬畏心情表现在精神的无限性上,在这无限的精神内,每个人要负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