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经就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发表过自己的想法,也曾经用“断舍离”来形容长大后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在0——6岁是牵着她长大,在6——12岁之间是拉着她长大,在12——18岁之间是陪着她长大,在18岁以后是看着她长大。也有的说0——6岁是陪伴,6——12岁是教练,12——18岁是尊重。18岁以后呢?该是独立。
母爱呢?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在18岁前的不同阶段,作为母亲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启蒙老师还是教练还是任何角色,无论是牵引、陪伴还是尊重等任何阶段,在满18——20岁以后,都该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闯荡独立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遇事学会自己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然后理性的思考,提升自己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偏偏有些父母撒不开手,非得去陪伴孩子、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就是爱掺和、爱管闲事,有时候还好心办坏事,从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困惑与烦恼。
承认自己变老了,承认自己能力和精力有限了,承认自己也需要关爱就那么难吗?干嘛逞强呢?
互不打扰,各自安好,彼此独立,这样的模式不是更好吗?你若安好,各自晴天,不香吗?没有边界感的无止境的付出,反倒令彼此不能很好定位。经常逾越边界,觉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样的结果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