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曾有多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包括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近年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认为本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脉对内皮、内膜损伤做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动脉内膜受损可为功能紊乱或解剖损伤。在长期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作用下,LDL-C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管壁内膜,并氧化修饰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XLDL-C),对动脉内膜造成进步损伤;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黏附因子表达增加,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人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OXLDL-C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
二、OXLDL是AS形成的关键因素
各种危险因素导致氧化应激产生ROS。LDL通过受损的内皮细胞进入到动脉内膜,被ROS氧化生成OXLDL。单核细胞进入到动脉内膜后形成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快速结合OXLDL,聚集形成泡沫细胞,最终形成斑块脂核。
三、氧自由基在A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多个过程,如:
1 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单核细胞向内皮黏附并向内皮下转移。
2 阻止进入内皮下的单核细胞所转化的巨噬细胞返回血流。
3 巨噬细胞可无限制的摄取OXLDL而成为泡沫细胞。
4 促进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essel smooth musclecells VSMCS)增殖和迁移;巨噬细胞亦摄取OXLDL成为泡沫细胞。
5 泡沫细胞的脂质积累形成脂质条纹和斑块。
6 被损伤的内皮细胞还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研究表明Lp(a)和VLDL也可被氧化增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的HDL也可被氧化,转化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因此,防止氧自由基对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已成为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富丁乐,硫辛酸胶囊的抗氧化应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