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篇学术论文的“肤浅”解读

在这个痛苦并快乐着的暑期,我阅读了《写作是门手艺》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两本书,写了一篇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也看了大概八篇的学术论文。其中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觉得质量较高的论文,题为“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效果研究——以广西三所高校为例”,之所以阅读到这篇论文,是因为我当时在写题为“关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满意度的调查报告——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的报告,并把这篇论文选取为报告的参考文献。该论文累计引用22次,累计下载1463次。下面就简单地运用我读的两本书中有关写作和阅读的技巧,“肤浅”地解读一下这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吧。

根据《写作是门手艺》中所提的一些写作技巧,我对此论文做以下解读:

《写作是门手艺》中表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论文虽然没有在文中直接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但字里行间都告诉我们该论文研究的问题就是“现如今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效果如何”,全文也紧扣问题进行调查和总结;书和文献是写作的支柱,我关注到,这篇论文有56篇参考文献,涵盖了专著、期刊、学位论文、政府公文和报告,其中46篇来自国内,其余10篇来自国外,可见这篇学术论文的支柱很“牢固”,说明作者在写论文时的实力还是很强的;用“WSPC”(Word-Sentence-Paragraph-Chapter Structure)对论文进行分析的话,可能会觉得这篇论文并不是完美的,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因为该论文从微观上看,部分字词的用法感觉不太容易理解,从中观上看,部分句子读起来还是比较晦涩且不够流畅;但是从宏观上看,论文的每个段落章节都紧密相连,没有多余和不切题的阐述;关于该论文的标题,我觉得是一个“好标题”,因为它做到了“易于理解、一语道破”,非常直接也非常具体;论文不仅标题好,我觉得结构和内容也好,当时我在写报告前阅读到这篇论文,就十分感叹作者的构思,里面有理论基础、评价维度、统计工具的应用、三所高校资助现状分析、问卷结果设计与分析和多方面的有效建议。我的报告写完后,我还与这篇论文稍作比较,简直是相形见绌呀,看来我写作能力的提升空间还是十分广阔的。

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的阅读技巧,我对此论文做了以下解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此处就简单地从分析阅读这个层次解读一下这篇论文吧。分析阅读有三个阶段,我们便从这三个阶段入手。第一个阶段是根据“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的规则”可知这篇论文的主题是资助效果的研究,且该论文主要谈的是广西三所高校的精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效果,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了三所高校共585份问卷,通过问卷所得数据,对资助效果进行价值维度、精准维度、经济维度、教育维度的分析,然后总结了成效,发现问题后又提出多方面的建议,最后探索出了资助成效良好的结论;第二个阶段是根据“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可知作者的这篇论文的关键词是“精准扶贫”“贫困大学生”“资助效果”等,作者带领读者了解了当前精准资助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资料向读者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理论,依据相关资料分析了资助政策的发展和成效,论文寻找出资助的问题根源,由个性向共性反正提出实现高效精准资助的措施;第三个阶段是根据“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我还无法做到批评作者的观点,因为我还没有寻找到相关的佐证,总体而言,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篇学术论文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我写报告时也借鉴了该作者的观点。以上便是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的规则运用,这里就简单借此解读该论文。《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阅读技巧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个一个学以致用、班门弄斧了。

个人觉得《写作是门手艺》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两本书的阅读价值还不错,虽然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无聊”,但是这两本书挺实用的。不论是在写论文上还是阅读论文上,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题为“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效果研究——以广西三所高校为例”的这篇论文,它在我写报告时提供了我一些思路,是一篇还不错的论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