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中式点心中,好像总和“酥”有不解的缘分。
小时候就记得姥姥家里常备“八半儿酥”,家里的“八半儿酥”一快吃完了,谁再去商店的时候准会捎回,保证家里的“口粮”不断。姥姥尤其喜欢把“八半儿酥”泡在用“晨星岛”豆粉冲的豆奶中,在姥姥家住的日子里,每当闻到那豆奶浸润着“八半酥”散发的浓香、醇香,再夹杂着微微地“丝溜丝溜”的声音,即使还在被窝里,我也能透彻地感受到豆奶的腾腾热气微醺着姥姥那慈祥的脸庞。一个翻身,姥姥才舍得把我唤起,这时,桌子上的豆奶、“八半儿酥”总会如约而至。
后来,我知道“八半儿酥”就是桃酥,而且,除了桃酥,还有花生酥、芝麻酥、核桃酥、大虾酥、双酥月饼、油酥火烧……再后来,我还知道有酥皮泡芙、蛋黄酥……
我们这么喜欢酥酥的点心,应该也是喜欢品尝那种酥酥的感觉吧,特别是那种酥到心坎儿里的满足感!
这疫情期间,只要是能在家制作的就尽可能不出门凑热闹。自己做的点心,除了卫生、放心,更多的是见证着它从一份份单一的材料一步步变成了诱人、可口的美食。
前几天在网上购了一袋蛋黄,想着做蛋黄酥。今天刚好万事俱备了,准备开始。
准备材料(24个量):
1.酥皮
250克普通面粉、30克糖、100克水和到无干粉,倒入
80克油,揉成光滑面团,密封,醒30分钟。
2.油酥
200克面、90克油,和好,放入保鲜膜醒30分钟。
3.熟蛋黄
4.豆沙
600克豆沙,使用时撒入干面粉,确保不粘面板。揉成球,按扁,包入蛋黄,成球状备用(盖好保鲜膜,避免风干)。
制作过程:
1.取出酥皮,直接搓成长条,分成24均等份;
2.取出油酥,搓成长条,揉成圆球。
3.依次将酥皮按扁,包入油酥球,再次成球状。
4.依次将混合好的酥皮油酥球擀成牛舌状,回搓成卷。
5.依次顺着卷的方向再次擀成牛舌。
6.按扁,包入豆沙蛋黄球。
7.涂上蛋黄液,撒点黑芝麻。
8.烤箱180度预热10分钟,烤制30分钟。
酥到心坎儿里的蛋黄酥成功了,咬上一口,满满的成就感,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