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中》图语系列29
博观而约取1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这句话的出处是苏轼的杂文《稼说送张琥》里面的一句话。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意思是,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深厚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以前条件有限,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非常少。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总是精益求精。同时,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今,随着条件的改善,博览群书不在是困难的事情了。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泛泛而读,不求甚解。
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压力,使人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浮躁。茫然者有,盲从者有,而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当下,博览群书的确很重要。即使是日常交往,没有一定的知识面,恐怕连谈话都无法进行下去。
当然,书中说的道理,也需要进行分析。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管书中说了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认可和接受书中的道理,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行。
约取,就是这个道理。书中不是所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也不是所有的观点,都与你的想法相同。书中的知识是死的,只有自己理解了、吸收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
能够把混杂的知识,分清优劣,有选择的去学习,才是正确的做法,否则,光是死记书中的东西,最多就是泛泛而读,对个人没有什么好处。
宋代朱熹的“剥皮、去肉、见髓”之法,颇有见地。
他说书之精华,“犹如数重物色包裹里许”,须要一重重剥开。
“去其皮,见其肉;去其肉,见其骨;去其骨,见其髓。”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数,取其精髓。否则,盲目滥取,也就难得其精了。
这也是我们读书的时候,想要明白书中的道理,除了独立思考,至少要读三遍。
如今的环境,网络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多,但是,想要获得真正的知识,真的就像沙里淘金一样。需要一遍一遍的筛选,过滤掉沙子,剔除石子等等杂物,最后,通过冶炼才能看清楚是不是真的金子。
2024年10月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