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个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长大后的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最大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背景概述:
这本书很薄,只有手掌大小,装真设计,也极尽朴素。全书不过十来万字,却像一颗催泪蛋,感动了无数人。
书出版不到一年,就加印了六次,获得豆瓣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的第二名。
它的作者不是什么名家大腕,而是一位年遇八旬的老奶奶,名叫杨本芬,这是她出的第一本书。
她一辈子热爱文学,崇拜作家,但历史和命运没有给过她成为职业作家的机会,就连读书求学也是一波三折。
1940年,她出生于湖南相应的农村种过田,切过草药,当过工人,做过汽车林配件生意。
最后在江西省铜谷县的一家汽车运输公司退休。她经历过战乱贫穷,饥饿和离乱,一辈子为生计而奔波。
退休后生活虽有所改善,却依然要承担传统女性的家庭责任。
照顾年老多边的丈夫很年幼的孙辈,这本书是她在为家人烧菜做饭的间隙趴在厨房的凳子上完成的。
她说: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她一遍遍的修改稿纸,积累了厚厚的一摞。
终于完稿后,她出于好奇,称过稿纸的重量足足有八公斤。她说,这个重量是有水分的,因为稿纸上有她的很多眼泪。
她写的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故事,核心人物是他的母亲梁秋芳,也就是小说里的女主人公秋园。秋园生逢乱世,十七岁便出嫁青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
在极端的贫穷和饥饿中,她靠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家庭,养育了五个子女的一生历经坎坷。
受尽屈辱和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赤诚,善良和坚韧的品格,竭尽所能地为家人维护着生命应有的尊严和体面。
虽然这本书名义上是小说,但它的情节和人物几乎都是真实的,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其母亲的回忆。只是人物用了化名,因为在写的时候可以减轻一点痛苦,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纪实作品来读。
罗振宇老师在推荐的时候说,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就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背后也会有那么多沧桑巨变,但如果没有被关注,被记录下来。
所有的精力注定会被深埋消失的一干二净。在我看来,秋园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珍贵的家庭记忆,更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社会 史。
它为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补充了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如果不是亲历,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
像这样来自不同家庭的故事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这部作品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和韵律,其中夹杂着不少湖南方言,也别有一番韵味。
❤️感受: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全部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在我看来,本书的作者杨本芬奶奶就是这样的英雄。
她走过一段艰难的岁月,在人生的暮年开始用文字直面真实的自己,直面家国的历史,用记录和书写抵抗遗忘。
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时代浪潮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见证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历史的进程之中。
然而在过去,只有少数精英才具有诉说历史的资格和能力。
他们是站在历史舞台中央的人,但当读到像《秋园》这样的故事时,我们就会猛然发现,在关注历史长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被水面之上的几朵浪花所吸引,应该看到推动潮流的真正力量,是水面之下那看不见的汹涌磅礴的潜流。
古人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来自底层,来自普通人的历史叙事,这样鲜活的民间记忆汇聚在一起,才能真正拼贴出历史的全部面貌。
PS:源自喜马拉雅听书
✨我是九澄~
欢迎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停下来思考才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