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读书随笔记
第二章《远去的匈奴》 20171211
明天就是电商热门的节日双十二了,一打开手机,铺天盖地各种购物信息迎面而来。不过,好像和我没有什么关系。继续喝喝茶,看看书,说说话吧。在文字间行走在西部的大地上,在黄沙里穿越回千年前的匈奴时代。
信仰是什么?这是个很多人都不断追问的问题。没有信仰的人,对信仰感到好奇;有信仰的人,在历练中拷问信仰。那么匈奴的信仰是什么?他们有信仰吗?
——摘自《匈奴的子孙》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信仰”这个词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布在各种场合各种角落。有一次我在华快上看到了关于信仰的标语“人人有信仰,国家可富强”。可见,这个时代需要信仰。但,很多人都在询问信仰究竟是什么?一提到信仰,总是能联想到宗教,好像除了宗教意外,信仰别无选择。我想,这里面定然是对信仰本身有所误解。
作家雪漠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当代信仰者》的五个特征。其五个特征表述为:第一、文化是永恒的主题,读书是信仰的方式。第二,修行是行为的利众,破执是当下的关怀。第三,远离宗教迷信,弘扬传统文化。第四、倡导读书习惯,改善生命质量。五、重铸人格,贡献社会。并且,在之前的许多文章中说过“信仰的本身就是目的“真正的信仰是无条件的,信仰甚至不是谋求福报的手段,信仰本身就是目的。”
在这些年读书与行走的过程中,我发现,信仰对于个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了信仰,生活中就有了灵魂。也可以理解成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2008年算起,我读雪漠老师的书近十个年头了。这么多年,雪漠老师出了许多书。比如:“雪漠心学大系”、“大漠三部曲”、“灵魂三部曲”、“故乡三部曲”、“心灵随笔”等等。但无论什么类别的书,无论有着怎么样的形式,书中定然注入的是雪漠老师的真诚,灵魂与信仰!所以,很多做书的朋友都会说雪漠老师的书很厚重。这定然是有道理的。
匈奴是有信仰的,他们敬畏天地,敬畏日月星辰,敬畏鬼神,敬畏别他们强大的一切。他们的信仰作用于他们的生活中。坦白说就是他们的为人处世,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态度。你们看了《匈奴的子孙》就会明白。
我们大多数的人,从一睁眼开始,大脑就开始了高速运转。每个人都在为着同样的,或者不同的事情做着不同的选择和判断。生活中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大多数是琐事缠身。而且,不尽人意的事情占了绝大多数。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戏剧中上演着似有似无剧本中的那个人物。每个人的背后,定然承载了他人无法体会和了解的痛苦。痛苦绝对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退。一些人活了一辈子,痛苦了一辈子,仇恨了一辈子,愚痴了一辈子。我们没有权利请评判他人的生活,因为每个人在选择生活的时候,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无奈。杨绛先生在《走到认识边上》中的一句话说的很好。她说,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这句话不知能打痛多少人的心。可见,信仰本身不需要人,而人却是需要信仰的。
杨绛先生的那句话,让我想起了雪漠老师的一本书名——《让心属于你自己》。当心属于自己的时候,所谓的漩涡也并非漩涡了。但这条路不好走,也不是每个人一定会走的。或许,有些人注定了,他的一生定然只是一片枯叶。当然,也有人会选择成为西部的白杨树,任凭命运如何,它依旧屹立在大漠中。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在自己努力成为圣贤的时候,自己能掌控自己心的时候,也要允许他人默默地做一片枯叶。
今天就说这么多了。睡吧!晚安。祝您有个吉祥的夜晚。
201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