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是全市成立作家协会最早的县份。作协建立之初,我们立即准备出一会刊,我提议名为“嫩苗”。当时,有的文友认为名字不响亮,气魄也不够大。我则坚持说:“沒有嫩苗,哪有大树和硕果?上海有个著名刊物还叫《萌芽》呢!”
所以想到“嫩苗”二字,是受到著名作家刘家科一次讲话的启示。
刘家科是市政协副主席,还担任省作协副主席和散文艺委会主任,文学创作多次获奖。尤其他的散文集《乡村记忆》,曾获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在全国影响很大,也为河北和衡水爭得了荣誉。
过去我曾有幸参加过两次刘家科的散文研讨会。那两次会议都规格很高,名家咸集。因为是在衡水开会,所以时任市作协主席的姚振函老师嘱我“过来听听”,否则自已没资格参加这样的盛会。参会人员有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铁凝、陈建功等几十名作家和评论家,还有《人民文学》《十月》《当代》《散文》《散文选刊》《文艺报》等名刊大报的负责人。因这些名家的莅临,经多见广的姚振函在主持会议时,第一句话竟说:“今天由我主持这个会议,实在有些紧张。”
当时,众多的名家发言我未及详录,但记得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李敬泽先生就洋洋洒洒谈了半个多小时,对刘家科的散文成就和写作特点给予很高评价。刘家科的散文,“力求在平淡的生活中有浓郁的社会内涵,平缓的文势下有涌动的情思,平静的叙述中有深长的韵味,平实的构思里有潜在的思想容量。”(《乡村记忆》跋)所以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刘家科先生在会上的致词也非常精彩,令人耳目一新。我清楚记得,在谈到自已创作情况时,他用了“两层沃土一株嫩苗”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他说的“两层沃土”,指上级作协组织的帮助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所谓“一株嫩苗”,自然是谦指自已及其作品了。我反复品味这句话,觉得作为新创的会刊名称恰如其分,寓意尤深。这既是对这个稚嫩刊物的一种殷切希望,也体现了对广大业余作者的成长期待。
刊名确定后,我们原想请县里一个书法名人来写,但几经考虑又觉不太合适。于是文友们就说:“最好你出面请刘主席题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刘家科先生既是散文名家,也是书法大家,不仅发表过许多书法理论文章,还在中国文学馆办过个人书展。如能爭取到他的题词,当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但我与刘家科先生接触不多,除旁听过两次作品研讨外,唯一的交往是陪同他到郭村采访拥军模范田桂荣。那次采访只有半天时间,以后也没过多联系,所以几经犹豫也没好意思为题词之事贸然打扰。
好事的到来往往出人意料。有一天家科同志突来电话,说省作协的关仁山、谈歌两位主席到了衡水,想与基层作者搞次对话,问我能不能安排。他说:“你们县刚成立作协,正好给作者们鼓鼓劲。”我十分感谢家科同志密切关注饶阳的文学队伍建设,对这次活动更是求之不得,但考虑他们都是全国知名作家,又是厅级领导干部,所以我立即请示了时任县委宣传部长的肖福正同志。肖部长非常高兴,果断拍板,决定亲自主持这一活动,并责成我全面汇报文学创作情况。那天对话结束时,我提出两条请求:一是请省作协把饶阳作为创作采风基地,二是请他们题字留念。关仁山和谈歌既是享誉全国的小说作家,书法造诣也非常深厚。他们挥毫泼墨,不仅给作协写了贺词,,还给几个同志写了条幅。在这种气氛中,我诚恳提出请家科同志题写“嫩苗”的刊头。
刘家科问我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我复述了一下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恳切的说:“这个刊名,应该算是你给起的呀,所以你来题最合适!” 他听完微笑着点点头,然后饱蘸浓墨一挥而就。我虽不懂书法,但捧着他那厚重朴拙而不失灵动的墨宝,高兴地几乎跳起来。
这次对话,使饶阳的文学作者非常振奋,家科同志的题刊也给人极大的鼓舞。虽然已经过去十四个年头,每当想到此事,我和文友们还是十分激动。
作者简介:
何同桂,原饶阳县人大副主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犁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