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对我来说既熟悉有陌生。从高中开始,我就开始了和家若即若离的分离。
那时一个月回一次家,其他时间都是住校。
上了大学,离家就越来越远了。变成几个月,一个星期,一年回一次家。没成家之前我一个人在外闯荡,生活既富足又充实。每天在工作中我寻找成就感和满足感,日益丰厚的工资,我笑了。那是对我辛勤劳动的犒赏,也是对我价值的最好证明。我终于可以用我的行动回报父母了。
除了房子,家里能换的我都想办法给父母更换,无奈父母住的老房子实在面积太小,没有办法容纳太多家具。加之父亲性格古怪,十分念旧,不愿意动家里的老物件。于是我只能作罢。
父母也是逢人就说逢人就讲,说自己的女儿有多孝顺,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他们的孝是停留在物质层面。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游,他有一天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对待父母既要养其心,又要养其志。物质层面的孝仅仅是供养的层面,而孝的更高境界是要尊重父母。
尊重父母,真是件不容易的事。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和选择。
我年少离家,对家没有太多眷恋之情。虽是女子,常鼓励自己“好男儿志在四方”。远在异地他乡,跟父母也是报喜不报忧。我觉得他们不了解我,其实我也不懂他们。那一年,父母亲来到我婚后的家,他们住了一个星期就走了,全然不顾我对他们的挽留,他们跟我说“住不惯”。
我当时也很不理解,我觉得我去哪都一样,怎么在他们看来就这么难呢,而且在我家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拘束不安。
我先生是个粗线条,不会说那些甜言蜜语哄我爸妈开心,也不会投其所好为父母鞍前马后,我想,这样随意自然,更有利两代人相处。没想到父母还是不愿意继续住下去。
后来有了宝宝,母亲过来照顾我,我做月子的时候,她就张罗回家,剖腹产的伤口还在折磨着我,我也是欲哭无泪。
没办法,我于是开启一个人带娃的岁月。孩子小,不便长途跋涉,就带着孩子一年回一次家,每次住上十天半月,了却父母想念孩子的心愿。
他们不再关心我的喜怒哀乐,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每次视频想看的也是孩子。
这一次,回到故乡,父母腿脚不似从前灵便,母亲说:父亲想再去我家一次,可能走不动了,也没法去了。我听后,不禁黯然神伤。
我的父母,没学过心理学,不知道怎么关心我,他们把我的爱转移到孩子身上,他们渴望生命的延续,也对自己的老去无可奈何。
我该怪的不是他们,是我自己。他们不说爱,我可以说。不能守在身边尽孝,已是不孝,还有何理由要求父母对我如何,要求他们对我言听计从。他们的若即若离可能正是他们无言的爱,不想打扰我平静和谐的家庭生活。
多久,是个时间概念,多久到底有多久,希望下一次是只要可以,我就飞回家,去看我的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