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翎,你好!
昨晚,我们通过“微信语音通话”聊得很开心,亦如我们十年前在春城昆明翠湖边茶舍的夜话一样投机。
今天想来,十年未能谋面的朋友还能如此谈得来,该是得益于“思维”的“同质”与“思想”的“同志”。我这样说,不为夸张吧?
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春天,我们于培训班上相遇相识,并“心诚则交,共语则友”,该是“春城机遇”、“春天缘分”,我们当感谢春城昆明,感谢那个“春天里”!
我想,我们该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还是明年春天吧,我们一起共赴昆明,于春城,在翠湖边,重温我们“思想”友谊开始的那个温馨与美妙的时光!
景翎,我反思我们十年前的昆明之“春天里”,还是有一个深深的遗憾的,那就是由于时间的安排,我们未能去拜谒西南联大旧址,错失了一个文化的“思源地”。明年春天,我们一定要把这一课补上!
好在,我们现在不期而同的是人手一本《西南联大英文课》,这又是一种“心有灵犀”吧!为此,我倍感欣喜!由此,我们更有了许多共同的思想与话语可以畅言,可以激荡灵魄!你是大学英语专业的高材生,从事的又是译著事业,当然比我要读得好,但在“阅读的穿透力”上,我还是愿意与你较量一番的,因为这种“思想的博弈”太富于趣味了!若围绕《西南联大英文课》一书,我们博弈“思想”一年,明年的春天里,我们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上,该会是怎样的“思想”啊?
景翎,我梳理了一下我们昨晚的对话交流,归纳起来,应是“如何对待生活的主题”。我想,这就是昆明这座最生活的城市刻写于我们的“文化印迹”吧!
恰好,《西南联大英文课》的第10课《致青年》立言的就是这个主题。这又该是“天意”于我们的书面交流吧?
《致青年》是法国作家安德烈 · 莫洛亚的一个散文短篇,约2000字,发表于1933年10月。对于当时的西南联大青年学子来说,该是一篇“新鲜出炉”之作,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该是百年经典了。
景翎,因你书卷在手,对于莫洛亚这篇《致青年》的详尽内容,我就不赘言了,仅与你切磋其“高明”与“精妙”之处,这也才符合“思想博弈”的要旨。
莫洛亚《致青年》的开宗明义,是围绕两个问题的:① 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是什么?② 帮助年轻朋友平稳度过生命中最艰难时期的建议是什么?
“致青年”,不谈“人生最宝贵的教训”以使青年少走人生弯路(曲折),就不是青年最为诚挚的朋友,而青年“少不更事”,要走好人生一世,切为需要的也是“最宝贵的教训”而非一般的教育和教益。因而,莫洛亚在这第一个问题上的立论,就是“价值至上”或“至上价值”的。
人在“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是最为需要他人的帮助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而这帮助,无疑是贵在“平稳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平稳度过”的建议。所以,莫洛亚为这第二个问题的立言,该是“黄金价值”的。
景翎,我这样“破解”莫洛亚《致青年》的“问题命题”,你意如何呢?希望你给予针对性的不吝批判。
莫洛亚《致青年》一文,在篇章架构上明确划分为一、二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为清晰地告知年轻朋友,应当注意和注重的“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有三个:① “任何失败都不是终结。” ② “极少有人是完全邪恶的,但人性的确可以低劣到惊人的程度。” ③ “对人性的坚定信念。”
这样摘要列示,就会有质疑了:如此“三言论”,何以为“最宝贵的教训”?有这样的质疑,恰恰说明了懂得莫洛亚立论立言之“逻辑思维”的魅力为要害。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这是莫洛亚《致青年》立论立言的基本点或起点。无疑,这是颠覆“常识世界观”的。何以如此命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富于追求和理想的时期,因追求和理想,故而遭遇或面对的困难、挫折、痛苦就比较多。尤其是,青年要上进、要发展,所以,挫折与痛苦就多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因此,就成为“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由之可见,莫洛亚是极为“真知”青少年之心的。困难,特别是挫折,就会造成青少年的“失败感”心理——“我这辈子算是完了,没有希望了”,因而,“任何失败都不是终结”就成为“人生最宝贵的第一个教训”。这是多么“体乎人心、切入心灵”的箴言啊!若是不“逻辑地用心”,是很难理解其立言的深意的。
莫洛亚《致青年》的第二、三个“人生最宝贵的教训”是着力于“人性”问题的。何以如此“着眼”?我以为,这恰又是莫洛亚的“高明”所在,亦可谓一种别样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青少年在起步人生追求与发展的途程上,不是最易遭遇“自私、嫉妒、残忍”等“人性问题”吗?不是同时还有“友善、温柔、英勇”等真善美的人性?战胜人性中的阴暗,光大真善美的人性,最是需要青少年正确面对“人性问题”。所以,既要看到“人性的确可以低劣到惊人的程度”,也要把握“极少有人是完全邪恶的”,进而保持“对人性的坚定信念”——“尽管人会犯罪,人会疯狂,但我依然对人性充满信心。因为疯狂是果,不是因。”如此“人性哲学观”,不是更为坚定和激励青少年立志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生活美好的追求与理想吗?
值得特别思考的是,当时的西南联大,是“战时大学”,战争给教学带来的困难与困苦,战争中所表现出“人性问题”,都是“鲜活的教材”,而这篇文章,无疑对西南联大学子具有“启明”的重大教养价值。在今天而言,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与发展”的利益纷争,不是同样更为需要这样的“人性论”哲学吗?
景翎,在《致青年》的谋篇比例上,莫洛亚无疑是着重于第一部分的,即重墨于“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我以为,这是非常恰切的,青年最需要借鉴的不就是前人的宝贵人生教训吗?莫洛亚在这个问题上的立言价值,也是非常旨要的。但我以为,还有一个重大价值是需要透析并厘清的,这就是其逻辑构思的精妙。
把莫洛亚提供的三个“人生最宝贵的教训”逻辑地审视一番,我们是可以见出其“层序”的精美:
■ 对待生活,要有“基本态度”——“任何失败都不是终结。”只要生命在,只要在做人上没有做错,何以“失败”成“终结”?该是永不言败!
■ 对待生活,要有完整的“人性论”(认识论)——“人性的确可以低劣到惊人的程度,但极少有人是完全邪恶的。”人性美,永远是社会的主旋律。乌云挡不住太阳的光芒灿烂。
■ 对待生活,要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尽管人会犯罪,人会疯狂,但疯狂是果,不是因,我依然对人性充满信心。”刨根问底地看,人的一生,就是“人性一世”,若对“人性”,尤其“人性美”丧失了信仰,人还何以为人、何以成就人生与事业?不是陷入一生悲观悲苦的深渊?
景翎,《致青年》的第二部分,即“帮助年轻朋友平稳度过生命中最艰难时期的建议”,莫洛亚着墨不多,但在“思维逻辑”和“方法论”上却是极为精致和富于实用效力的,我将其归纳为:“约束自己”——用“原则”,“限制自己”——用“选择”。
青少年的生活,包括所有人的生活在内,若不坚持“严格约束自己”的基本生活原则,不就是“无原则、打乱仗、乱打仗”的混乱或混沌生活吗?惟在有原则,生活才有秩序,秩序而协调地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
“年轻人会受到各种机会的诱惑,而机会是无限。”因而,以“选择”而“限制自己”,就能“深入生活”而不是浮漂地生活,更不是浮躁地生活。
所以,我以为,莫洛亚的“原则”与“选择”的生活“方法论”,可谓准确击中了青少年生活的最要害——软肋!非对青少年知之深,是不会有如此高明的智慧方略的。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青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为什么莫洛亚在该篇中只字未提“知识的学习”,着重的却是“生活的学习”呢?这便彰显了作为思想家的莫洛亚的“远视野、大格局、高格调”的大手笔运思,值得我们不断反复思忖和回味。
景翎,你可能会问我的“人生最宝贵的教训”是什么。在读这篇《致青年》之前,我已思考了很久。读完之后,我确定了两点,与你分享:
@ 于人生历程中不断成就自我,贵在学习,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批判遗传型学习”——为克服“遗传上的劣势”而学习,以学习克服“遗传上的劣势”。非此,一个人要杰出人生,是不可能的。
@ “独特,是每个人该有的颜色。”为此,必须竭尽全力发展“思想”这个人的本能!非此,是无以“颜色”自己的。莫洛亚在众多作家、思想家中“秀出”自己,依靠的不正是独特的思想吗?
为文过长了。请谅解“思想”!
忘年友 恂达
2019年3月29日夜,于白洋淀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