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最浓的年味儿是包粽子。家乡在秦岭脚下,秦岭的峪口水质优良,清水河流出蓝峪流经家乡。家乡的人民引河水交织如网,沿河几十个村子水流淙淙,芦苇荡一片一片,芦苇的叶子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每年端午节前,在芦荡采下芦苇下层的宽叶子,码好,凉干,这是粽子的外衣。优秀的糯米是粽子主要材料,配上北方优质红枣,再加上花生,粽子的原料备齐了。还有一样,绑粽子的马莲叶,韧性十足,也清香异常。一切都是天然材料。
包粽子是技术活儿。先把糯米泡上十二个小时。然后把芦苇叶在锅中煮沸。把泡好的糯米捞出空水,加适量食用碱,洗干净大枣、花生粒。把马莲叶浸泡一下,一切就准备好了。
煮过的芦苇叶的特殊香味儿早己弥漫在新年的清寒中,也把年味拌的浓浓。芦苇叶三四片,梯次排好压平,折成一个漏斗状,一手轻轻拿捏住漏斗,这是关键,拿紧了,芦苇叶漏斗缩小了,拿松了,芦苇叶漏斗又散形了,力道很重要。把糯米放进去,把红枣和花生放进去,红枣一两颗为好。
将芦苇叶的长尖折回盖住漏斗,顺手做一个假角,这又是一个关键,假角要空,便于米粒儿涨开,然后用马莲叶扎紧。如此一个美丽的四面体粽子就包好了。
下来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码进大锅,压实,加水没过粽子,然后大水煮至将沸,然后停上半小时,再以文火煮沸,继续用小火保持十二小时。这样的粽子软糯香甜,清香爽口。
每年做完这一切,我总有一种满渴的成就感。粽子,让我体验的是浓浓的年味儿。包粽子也让我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造比。芦苇叶、糯米、红枣、马莲叶,这四种原料一切,才造就这浓浓年味儿。
人生如粽子。关键时候要拿好分寸。不可太贪,贪多就没有完满的空间。要经过煎熬,才可成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