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建议:不要对别人太好,因为结局往往会令你失望,别人基本也不会领你的情。
习惯对别人太好,过于热心的人,其实是安全感和价值感缺失的人,所以她热衷于讨好别人,来缓解自己内心的恐惧,让自己心安,因为她和父母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在她小时候,父母总是指责、否定、嫌弃他,从未认可肯定过她,只有当她讨好父母的时候,成为父母期待的那种听话懂事的小孩,才会换来父母的笑脸,所以长大后她习惯于讨好别人,别人的认可是自己最大的动力。
可是这种讨好的方式在人际关系中是不对等,不平衡的,你永远把别人看的高高在上,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最终就是别人把你当成个冤大头,不停地使唤你,占你便宜,或者别人嫌弃你这种贱嗖嗖的样子,远离你。
不管在任何关系中,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自己,一定不要委屈自己,要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先把自己爱好了,有余力了再去爱别人。
如何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爱自己?
把心打开,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只有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脆弱,疗愈她们,才不会处处讨好别人,内心完整了,不害怕任何人,不讨好别人,安心的做自己。
打开内心,看见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创伤和缺失,通过【自我疗愈之道】疗愈内在小孩的创伤和缺失,释放潜意识里的恐惧,重塑内在小孩的存在感、信任感、存在感、价值感,建立一个安全富足自由强大的内心世界。
当内在小孩在不断地被疗愈的过程中,慢慢就会被唤醒,逐渐长大,当内在小孩长大后,你就会变得温暖而柔软,丰盈而有爱,你真实自己就会越来越有力量,当你真实的自己越来越强大的时候,爱、慈悲、喜悦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时候你潜意识的脚本就是平静、安全、富足、丰盛、力量、自信、温暖、有爱、慈悲、喜悦,你潜意识深处的信念就完全改变了,你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后建立自己的边界感,开始尊重并满足自己的需求,好好的爱自己,不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去讨好别人来填补自己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