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问我:“怎么可以记住那么多事情?”“你在工作中是不是很滋养?”以同事的理解认为我那是尊重和滋养,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感觉我只是在努力和尽量精力的集中!
其实,我有两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是来园前的,另外一个是园后的,里面只有家长和工作相关的人。当初想得简单,也许有些人认为好笑,我喜欢给园里孩子们拍照,想着朋友圈只有家长,就少了些肖像权的问题了!就这样,工作一个微信,下班后另外一个微信!而似乎两种状态的我不太一样!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相信,平时和同学朋友们在一起,走路时,会顺势的让我走在左侧,下台阶时他们会提醒‘小心’……认为我是一个迷糊的人!然而上班时我会尽量的让自己保持清醒、注意力集中,尽量把这一天想出来,然后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开始之前会有一个轮廓,然后再去安排轮廓里面的内容……尽量的轻松样子在做着应该做的事情,以至于给孩子们制作一个轻松随意的氛围!同事讲的尊重和滋养也是我其中想要达到的,然而一切的词语就像一个路标一样,不是终点(全然的做到),而是指引的方向,比如我们说要爱和尊重,不是说我们已经真的做到了全然的爱和尊重,而是那是一个路标的指引,朝着那个方向前行。我和同伴朝着我们努力的那个方向前行!在工作中的前行,是有中心的,那就是孩子。围绕着孩子,那么它的环境需要有某些方向的一致性。其中我们和家长更需要有某些方向的一致性的!
学期初,家长会,各班自主内容更多一些。其实我不担心和家长聊,但是我又不想和他们巴拉巴拉讲那么多,他们几乎都是自己行业单位的精英!而我所做的事情看上去是试图要改变他们的某些想法或者行为!我有些犹豫,据说抱着改变他人为初衷来做一件事情,那么结果与初衷背离。所以,也不要因为结果,沮丧或者不甘。因为初衷本是不应该的!然而自己理清楚之后,我并不是要改变家长们,是增添一个想法,怎样去做,实在只是个人的决定。
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很多小朋友,他们有相似的地方,却的确各不相同!现在的我体会到了,周围人的言行,对于孩子的言行影响的力量。对于我来说,有些事情知道是一回事儿,真正体会并注意到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午睡一般都是我带几个孩子先上楼,其他孩子准备好后陆续上楼,小秦(我的同事)带着最后两个孩子上楼,这个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躺好准备入睡了,小秦把孩子送进来,去趟厕所!回来进到卧室照顾孩子。等所有孩子都躺好后,我也可以去趟厕所了。回来进到卧室,我会拿一个靠背垫和一个红色毛毯给小秦,自己拿个靠背枕头和一个垫子,我们分别到两个需要个别陪伴的孩子旁边躺下,几乎每天是这样!最近两周,因为天气转热,我也不会特意拿红毯了!一天,孩子们都躺好,一个孩子已经躺下,又起来说:“等下,我给你们拿被子去”……她拿了一个毯子和靠背枕给了小秦,第二天也是,第三天,这个孩子没有拿,但是一个更小的孩子,同样的程序去拿了!
其实在工作中我已经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在孩子们面前的言行,然而还是有些不曾注意到的!可能是动作,可能是语言,可能是处理问题的的情绪或者方法……那实在是太多了!想到这里似乎有些压力,但是我倒是也感觉高兴,可以有机会去看到自己和整理自己,就像整理屋子一样(去掉一个不需要的物件,增加一个需要的,只要生活着,不就是这样不断的去掉增加去掉再增加吗?)!那也是一个标识指引的方向,出于自身认识的不足和改变,似乎学习和努力是不能停止的!
这样,听别人的分享的知识,和自己分享给别人一些内容,不是要去改变什么,只是为了增加一个认识和想法的可能性!之前,除了同事,我几乎不会和别人聊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观点,之后我可能偶尔会和家长或者其他朋友有意识的分享一些自己想到或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