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福州金山中学听了两节信息技术融合课以及听了许久没见的王绪溢博士的评课,开心🥳
陈蕾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10月见过的也是这个班级的常态课,这次学生们有了积极的变化,高三学生这样讨论、学习的氛围真好。
一、生成—转换
陈老师以大家对地摊的初印象导入,学生生成生活化语言,陈蕾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生活化的描述转换成学科语言并分类成地摊经济的优劣势,为第二个环节做好铺垫和衔接。老师板书内容为学生所说所想,从学生中来又与学科建立联系,充满了生成性。
二、失衡——新状态
陈蕾老师的二次作答、小组活动—“重构地摊经济与高中政治的关系图”等课堂环节让我看到她游刃有余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数据、把控课堂节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课成为一节真实的好课,课是摆在首位的,是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造学习的新状态。
二次作答:
陈老师出了一道地摊经济的独特优势题,列出4句话,由此学生组合出自己的答案,选项也是来源于学生。寒假期间看陈蕾老师的公众号时,我问过陈蕾老师为什么没有设置其他选项,因为设置选项时就可以全部呈现,那就可以收集到每个学生具体收集到哪个选项。
第二节物理课齐老师自己设置选项用反馈器收集数据,我当时想法是能不能问一问学生,选项从学生中来,王博士小小的微调建议让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他建议选项从学生中来以及可不可以就按反馈器的1—6分类呢,这样可以知道每个学生具体的分类,对,每个学生。呀,这一点我没想到,又学到一招。
回到陈蕾老师的课堂,她在不同的选项中随机挑人说,找准题目关键词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接着给了30秒时间同桌讨论后进行二次选项,选择B变更A选项的学生,为什么把1去了?明确1不是地摊经济的独特优势。
陈老师二次作答部分让我想起了王博士《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的第16篇文章《融合反馈系统的发现式学习法》以及陈蕾老师的共读《创造学习的新状态》https://wap.majixing.com/#/listencourse?coursesection=12
可以看出陈蕾老师精心设计了题目,接着从学生的生成中设置选项、反馈器收集数据适合小组讨论,因为这时制造了认知冲突,学生处于失衡状态,陈老师通过从不同选项中挑人说理由以及同桌交流,再进行二次作答,挑变更选项的学生说理由,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同化、调试再到平衡的新状态,学生思维发生了改变。陈老师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制造了认知冲突,创造了学生学习的新状态。而我作为一个观课老师思维也在调试中重组,在理论阅读中以及实践观课中对二次作答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过终是浅,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训练自己专业的直觉。
三、转身—专注
王博士评课中提到了一些教学习惯,不要小看这些习惯,一个转身就不一样。王博士说到学生们发言是对着老师说的,我习以为常的事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说的是老师想要的答案,是学生在迁就老师呀。
今天我上了一节《搭配》,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有几种搭配的方式,我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间交流方法,看看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生的方法是比教材丰富的,汇报时除了上台汇报,我特地挑了第四组第二桌的学生,请她拿着自己的练习本面向大家,就这么一说好多小朋友就自然而然的看着她了,接着我挑了倒数第二桌小朋友发言,请其他小朋友转身看他,随着目光的聚焦,学生专注力也跟着提升了,小小的转身带来惊喜。
收获很多,感恩团队,营造了关爱的氛围,让我不断进步,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