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至今都觉得很难。
从二年级到四年级。我自认为我和学生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我觉得他们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反思了一下,并非如此。
可能没有经验吧,一开始和我搭班的老师就说:“要先严后慈。”而我,犯了很多新老师都会犯的错:先慈后严。
一开始的温言细语,意在获得学生好感。嗯,好感是有了。学生觉得这老师挺好的,又是发糖又是小礼物。
接下来就是班级管理的问题。当学生发现这老师并不会“打骂人”,于是小动作就来了。而我也好脾气地劝慰,说道理,企图用“爱和耐心”感化众生。
当我一心扑在孩子们身上,我觉得一切还是很值得。虽然在旁人看来,我这样很累,但我乐在其中啊!
然后,慢慢地,事情开始多了起来,课时少了。突然感觉好久没有拉人来办公室补课讲道理了,生疏感多了一些。也更为“严厉”了一些。
当你对一个人太好,有一天突然严厉起来,那么,你一向的“好”就被“不好”替换了。取而代之的可能就是“她不喜欢我了”“她变了,我不喜欢她了!”
作为数学教师,也没有那么多语言交流,作文交流,感情总是不够到位。我也不知道我在学生心里是什么样子。
也许,我也该让学生给我传和纸条,说说“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