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天气晴好,若去山里走走,你就会发现,山坡上的灌木丛里,山谷沟壑的溪沿边,山径道边随便哪个地方,马桑树那形态特别的花儿已经开放了。你看,一簇簇,一枝枝,若虫卵似米粒的串串艳红,满山遍野,到处都是!
马桑树俗名马鞍子,那米粒般的硬质花形花开后长久不会枯败,故又名千年红,虽略带夸张,却也说明了其花期甚长之实。
传说此木以前为乔木,高大而绵韧,所以湘西北土家族民歌里便有"桑木扁担轻又轻,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词了。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马桑树又矮又弯,枝干又易脆,不可能制作挑东西承受重压的扁担。据乡里前辈说,马桑树此种变化只是近两三百年才这样的,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无法考证。但前辈们信誓旦旦,用土家神话为证,让我信服,说:古时神人卵玉攀马桑树而上射日月,天神怒而诅咒,"上天梯,不要高,长到三尺就勾腰"。这样,令马桑树从此不能长高,且树身特别脆,易折断,不利于攀爬!
在我的记忆中,马桑树含水多,不利于燃烧。过去烧火做饭煮东西要准备的柴禾,是绝对不会选择砍马桑树的。所以桑植民歌里哭嫁歌就有"砍柴莫砍马桑子,开亲莫开小家子"这样的调子,便是借马桑树来暗喻没用且不招人喜欢的年轻后生了。
但事务往往有两面性。马桑树树心呈红色,再加上其花形似心,枝枝紧凑,花期经久不衰,于是土家人就往往拿它来喻少男少女经得起考验的爱情了。流传的甚广的便是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歌词先是用马桑树儿搭灯台起兴,然后说男的去当兵,女的两年三年在家等待,爱情专一,忠贞不渝,令人感动!
还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马桑树新枝嫩叶刚长出来的时候,山乡里生产队就组织人一捆捆的割好,甩撒在水田里沤肥,待春耕春夏插后,水田里稻秧则会苗叶青郁,长势旺盛!我也曾参与过这种劳作,故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眼前满山的马桑树还只是它硬质的红花遍山开;在这温暖的春天里,它那娇嫩的枝叶将在不久之后也会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不过不会再做青肥而被割掉了。关于马桑树的很多人文历史的记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