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轻的父母们,有没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被老人阻拦,
或者正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却被身边的爷爷奶奶,亲友劝诫,让你原本熄灭的怒火重新被点燃,对孩子采取更加严厉的批评甚至武力?
小宝的妈妈告诉我,她有过这样的经历。小宝是个男孩儿,大多时候都比较听话,跟小朋友一起玩,也能友好相处。
但是,回到家里却一反常态,用小宝妈妈的话说,孙猴子回到花果山就是称王称霸。小宝在家恶作剧,电视遥控器锁在没有钥匙的柜子里,把尿撒到花盆里,家里买的画板不用,偏偏要在雪白的墙壁上画大炮飞机。
小宝妈妈忙里忙外,发现刚收拾整洁的家瞬间变了另一幅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叫小宝伸出手,用戒尺响亮地打了几下掌心。
小宝“哇~”地一声哭了。
奶奶听到后心疼地将孙子揽到身后,
护着孙子,告诉小宝妈妈:
“别打了,把孩子打坏了!”
奶奶这一护,小宝哭得更厉害更委屈。
小宝妈妈说,“原本只是小小地教训一下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没有狠心要打他,结果老人这一护,让孩子找到了保护伞,以后孩子再犯问题,他第一反应不是反省自己,而是逃避和遮掩问题。”
02
闺蜜下班回家,家里像是在搞装修,孩子爷爷奶奶忙前忙后,这是要弄啥哩?原来儿子爱玩秋千,小区里的秋千总是有人玩,儿子为此哭过多次,这不,爷爷买了秋千,请人在墙上钻洞呢!觉得只要孙子高兴,一切都值得。新房子钻两个洞,挂个秋千,怎么看都别扭。
闺蜜发飙了,拎着儿子审问。
“小区里有秋千,为什么要在家里玩?”
“好多小朋友都要玩......”
“都玩可以排队啊?别人都在排队,你为什么不能?”
面对妈妈的职责,3岁的孩子哇哇大哭。这一哭可不得了,先是奶奶进来,一边抱起孙子一边说给闺蜜听。
“什么妈妈呀,一回来就把我们弄哭了,我们在家一天都没哭?走走走我们玩秋千去......”说完用力的关门声,留下闺蜜一人,无言以对。
孩子和妈妈生气永远不会太久,晚饭后,就和闺蜜黏在一起看电视,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爷爷的话再次让这件事情进一步升华。
“小周,我告诉你啊!只要有我在,这个家都是我说了算”
“爸,我管孩子,您生什么气啊?”
“你是管孩子吗?分明是给我和你妈脸看。”
“那照您这么这么说,我的儿子,我还不能说了,这以后小宝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您都给他买?他要天上的月亮,您摘得了吗?”
“你说这个话什么意思?我是惯着孩子了?我就给买个秋千,怎么啦?我的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和你妈给你们带孩子,烧饭,洗衣服,你们回来就吃现成的,还打小的,气老的,不乐意明天就搬走,都给我走......”
闺蜜在说这个事的时候,已哭成泪人,话赶话最容易吵起来。按理说闺蜜没错,教育儿子,凡事要遵守规则,人多就该排队。
不能今天喜欢这个,买,明天喜欢那个也买。孩子的欲望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从小不教育,指望这长大就能懂事吗?
再说老爷子,也没错,不就给孙子买个秋千吗?至于全家大动干戈吗?严重的是已经升级为家庭矛盾了。
其实孩子聪明的很,家里谁怕谁,谁说话管用,一清二楚。只是大人们意见不统一发生争吵的时候,孩子心里会很害怕。所以不要当这孩子的面与老人争吵,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别看他们还小,什么都知道。同时老人也应听从建议,而非独行专政。
其实呢?都是疼孩子,在疼孩子的同时妈妈们可以前提和老人沟通,把意见统一起来03
03
以上两个故事,都是老人家在护着自己的孙子,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儿。”
可是家长是成人,自己的孩子在该教导的时候不教育才是真正的不懂事儿。
“隔辈亲”是家庭中常见的现象,而毫无道理的护犊子的心情,实则坏了大事。
从以上故事,我们至少了解到三点:
第一,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孩子出了任何差错,第一责任人是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所以,父母必须担负起教育的大梁;
第二,老人爱孙子孙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教育理念上,需要与时俱进。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的袒护会误导孩子,认识不清自己的错误,对于将来没有借鉴之处。
第三,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差异,可以事后建议或协商,却不可当面与年轻父母产生争执甚至争吵,引发家庭矛盾,将问题复杂化。
04
这一路走来,看到实在太多家庭因为孩子而产生家庭矛盾,对于两代人教育孩子的观点,最好是像做生意订合同一样,要事先沟通好。
但育孩子,比做生意重要多了,孩子的好与坏,直接关系我们的将来。孩子如果不好,将来怎么相互埋怨都没有用,老人也爱孙子,花那么多心思去做,受到埋怨自然委屈。
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都小——孩子永远都比自己的家长小,是铁定的事实。正因为孩子小,所以才要家长来修枝剪叶,进行教育。谁能说,孩子小,就不要教育他呢?等孩子大了,家长再想教育也行不通了,长大的孩子更不会听你的话了。
形成一个好习惯要三年,但毁坏一个好习惯只需要三分钟!一棵吹倒过的树,要竖起来多么不容易!让它像往常一样挺拔也几乎不可能。人们总说防范于未然,教育也一样,沟通很重要。也许你告诉长辈你的育儿观念,就会多一些默契,少一些纠纷。
(齐帆齐写作课第五期)
(成悦新生写作课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