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發生的,無法接受,放不下;還沒有發生的,擔心害怕,放不下,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活在當下。
覺知、接納、觀察。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上一回,交手機,不能寫;這一回,交手機,但可以寫,就感覺幸福多了。
貪念的背後是恐懼,驕傲的背後是自卑。
你自己不創造,你就可能會成為別人創造的一部分。
自護者,護他;護他者,自護。
對自己身心狀態的覺察力,可以守護自己生命的品質,也可以守護別人生命的品質。
刻意的培養全面性的覺察力。
用覺察力平衡掉亂心,就不會把自己的痛苦變成別人的痛苦,也不會把別人的痛苦變成自己的痛苦。
動作上帶上覺知,就會變得輕柔、從容、有氣質。
念住語行的衝動,不要讓自己的身口意行影響了別人的生命品值,也不要讓別人的身口意行,影響了自己的生命品質。
禪修就是要培育全面性的念住。
行禪口訣:提、移、落、触,手放在前面、側面或後面都可以。
建立單純的生命經驗,就是不要受過去生命陰影所影響。
最單純的生命經驗,就是呼吸的現象。
吸氣的時候,覺知身體的膨脹感;吐氣的時候,覺知身體的緊縮感。
見聞嗅嚐觸,都是生命經驗。
對生命經驗不合理的對待,導致了痛苦。
沒有一個人會故意去讓你痛苦煩惱,通常是他自己也碰到了困難。
行禪,慢走,就是帶著覺察力去走路。動作放慢,帶上覺知,自然的走路,就只是放慢。
當生即逝,發生的當下,就已經改變了。
腦袋中的喋喋不休,先止,再觀,後寫。
腦中的喋喋不休,要先止,藉由坐禪觀呼吸,行禪提移落觸,不放任持續無意義的喋喋不休。
境隨心轉,心不隨境轉。
你的聰明才智,與你的生命品質有對等的關係嗎?
在覺知的當下,就已經被改變。
六道輪迴,不是死後的事,每天都可能會在六道輪迴當中。
起心動念,量子跳躍,無法衡量,永不停止的影響。
觀察意念與情緒的升起、變化、退去的過程。
我們常常會被認知的方式所制約,被社會價值觀所制約。
表現不如期待,所以就不滿意,所以就會有怨。他不應該,讓我痛苦。
防潑水夾克,讓髒水潑不進來。
不要去認同痛苦中的自我,不要拿痛苦當成是餵養自己的養分,那不是養分,那是毒藥。
降低期望值,就會提高滿意度。痛苦,很多是因為「應該」很多,沒有那麼多的「應該」,就少了那麼多的痛苦。
船過水無痕。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風來疏竹,風去而竹不留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
晚上靜坐的時候送出祝福,想到誰就送祝福給誰,這種感覺非常好。
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錯誤的認知與解讀。
痛苦、不舒服、惡緣,就像大便一樣,發生就過去了,水一沖就不見了。千萬別抓著不放,更不要隔一段時間就去把它抓出來玩一玩,這樣不但會弄臭了自己,同時也弄臭了別人,除非是要做病理實驗,否則請不要再玩大便了。
覺察力,就是如實知見生命經驗。
培育對自己身心狀態了了分明的覺察力。
瞭解眾生,才能度化眾生。
協助有緣眾生,離苦得樂。
衆生三動力,慾望、恐懼與抗拒。
當生即逝,一觸即發。一碰到就改變了,影響中的發生,發生的當下就改變了。
誰先放手,誰先自由。強者先低頭,低頭非弱者。
覺察力,減少痛苦煩憂,提昇自己生命品質,提昇別人生命品質。
覺知自己的生命經驗是怎麼發生的,然後去調柔、調穩自己的內心。
當生命經驗不平衡的時候,要去調伏、平衡掉亂心。
沒有覺察力,就會被慣性所制約,說了事後後悔的話,做了事後悔的事。
隨時覺察行住坐臥,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去看到自己的心理模式與心理需求。然後就會開始有了自知之明,了解了自己的心理機轉與對事情的認知方式,同時可以看到痛苦與煩惱的原因,因此可以調伏掉亂心,並有消融痛苦的力量。
正知正念,了解心理機轉,調伏掉亂心。
放慢腳步,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慢行。
所有行動,帶上念住,不散心,不放逸。
動作都帶上覺知,就會變得輕柔、祥和、從容,沒有逼迫力。
覺知身心形的習气,以及習慣性的反應模式。
覺察反應模式的能力,轉化反應模式的能力。
對自己的身口意行,願意負起完全的責任,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起完全的責任,而不是把習性反應視為理所當然。
禪修不是在找特殊的境界,是要去增加自知之明,要去消融痛苦之身。
全面念住,變化氣質,見法入流,掙得解脫。
覺察力就是知道此刻的我在想什麼?在說什麼?在做什麼?念念分明,不受習性的制約,沒有習慣性思維或行為。
單純的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療癒。
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行的品質與狀態,所有生命經驗的發生,都是修行的資糧與對境。
嚴而不苛,鬆而不懈。
心掉亂,就耗氣。
只見因緣,不見有人,一切都是衆緣滙聚。
減少期待,才能善加對待。
佛是覺者。
隨時要覺知我在做什麼?在吃什麼?在想什麼?在說什麼?在看什麼?
2017/07/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