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日复一日,今天重复着明天的故事。好像永远有辅导不完的学生,这样的辅导占据着老师大量的时间。老师也是苦不堪言,本周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使我知道了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学习。而这些后进生主要是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阅读的能力应当达到自动化程度,使他们通过视觉和意识领会含义,这种程度越高,阅读时思索的能力就越敏感,而这是顺利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中高年级的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自觉阅读的能力,即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能力。会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快速阅读的学生,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快些、顺利些。
书写如同阅读一样,也是儿童用来掌握知识的一种工具。中高年级的顺利学习,也决定于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会快速和自觉地书写到了什么程度,以及这种能力后来是怎样发展的。学习的成绩和合理地使用时间,取决于运用这个工具的程度。
回想起自己从教这些年来辅导过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依靠老师的力量,哪个单元的知识点老师没有辅导又被打回“原型”。这样的辅导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随时都有新的问题出现,防不胜防。读了本文我才明白这些学生就是没有发展好书写和阅读的能力。缺乏边读边想、边想边读;不会很好地读和写,不会迅速地、自觉地、富有表达力的阅读和领会所读的东西,不会迅速地和正确无误地书写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智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要辅导这些学生就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书写能力。
在这种应试的大教育环境下,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才能为教师赢得时间,要奠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眼里不能仅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