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心病仍旧是房子
在计划处置故乡那院房屋的同时,在耀县城里或者城乡结合部另建房屋的念头已经产生,随后又有了在城里买商品房的打算。当时一家人都暂时居住在兰天律师事务所。所里在一间办公室之外,临时分给一间房做臥室,还有一间灶房可以共享。好在女儿和儿子还没没来得及一同进城可以凑合着住。但这毕竟不是常法。
从一九九零年到一九九九在铜川新区金谟西路商住一条街上购地建房,这九年里,先是在老家帮兄弟在我原来的厦房后院建了三间砖混结构的平房,虽然投资不大,用自己的设备和工队,速度也快,似乎也没放在心上,但算的上是此生第四次建房。第五次建房耗时最短、也花费不大,但历程却最为曲折。先是把我的户口迁到耀县城西的新城村,在那里申请了一院收费一万元的有偿宅基地,但直到一九九九在新区购地建房时还没有实际划拨。把妻子的户口转至耀县城关镇东街村,同样划拨了一院宅基地,但村上让建房时,自己却声明主动放弃了。在此期间曾因多次租房居住烦恼不已,便在耀县供销合作社集资自建的供销大厦综合楼上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毛墙毛地,价值六万余元。为了早日入住,多次下西安买卫生洁具,买地砖等材料,雇匠工刷涂料铺地砖安装门窗灯具,吊顶等等,算是第五次建房吧。刚刚收拾好,还没来得及住进去,又把那套房子转手了,因为要在新区购地建房花费巨大,不卖不行了。这套房子是唯一费了许多心血却没住过一天的,但背后曲折的故事如果展开说,估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在一九九九年艳阳高照的春季,这辈子第六次建房正式拉开了帷幕。所谓的新区金谟西路商住一条街只是一条水泥路而已,两边全是庄稼地。
我永远都忘不了:父亲在听说我要上新区购地建房的消息后,他老人家当时骑着自行车转遍了新区的旮旮旯旯,然后找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语重心长的说,好娃哩,你放着城里、新城村的地方不用,跑到新区干啥去呀,𠰻地方现在荒凉的跟啥样,狼跑过去都没人撵!还是不要上去。此时的我,早已深思熟虑过了。包括当时正红红火火的耀州路对我都没有诱惑力,我第一个考虑的是得有个象样的大院子,我要住的宽敞,住的舒心。如果有商业价值当然更好,暂时没有也无所谓。相信从长远角度来看,新区一定会发展起来,这只是时间问题。我的主意已定,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父亲见我态度坚决,便不再规劝,却告诉我必须把兄弟也带上去,跟着好照应他小儿子。我说这个我肯定愿意兄弟在一起,那你赶紧让弟弟准备购地款,待开盘售地时,最好在一起购买。但临到交款签土地使用权合同时,他们还没能下定决心。推迟了一天,只拿到了九米宽的那类宅基地,多年以后,还让父亲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