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本结缘很早。几乎是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被安排与书结缘了。
据老辈子人说在新生儿枕边放一本书,孩子长大了就能念书。说来也奇怪,我家没有读书的传统,更没有书籍。听母亲说,我出生那天,家里真就出现了一本不知从哪里来的书。然后,这本书当然的来到了我的枕边,从那一刻起,我和书本就有了不解之缘。
从我咿咿呀呀冒话开始,母亲就从邻居家借来儿歌书籍念给我听。牵牛花,吹喇叭,这是唯一还残存下来的一句儿歌了。影影乎乎有一点点印象,我在众人面前规规矩矩地背儿歌。直到我6岁的时候,进了学前班,接触了课本,开始了另一种书本生活。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小伙伴的姥爷家里玩,我看到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特别高兴,捧在手里就开始读。很遗憾我在那里只读了一篇,小伙伴就要离开,从那以后我一直挂念着这本书,期望有机会可以再去读一读。可惜,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出现。
还清晰地记得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苗老师给我们读了一段周恩来总理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我坐在前排能清晰地看到老师手里的书,那本书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后来,我在大伯家里杀年猪的时候又一次看到了这个封面。我迫不及待地进行阅读,还能记得毛泽东主席“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从那之后,我经常去大伯家,只为把这本书读完,当时还有一些字不认识,正好他家有字典。那本书应该是我堂哥上学发的阅读教材,书的后面已经缺页了,后来,大伯把它送给我了。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课外读物,以后无论我漂泊到哪里,它都陪伴在我身边。
我读初中以后,一次在姥姥家,看到了一本残缺的小说《张作霖演义》,这是我的第二本课外书。那时候有空就读,不求甚解,读完之后再也没有翻开过,如今,它也依然陪在我身边。离开学校以后,陆续开始阅读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可惜这三本书在后来的数次搬家中不知所踪,《童林传》、《明英烈》、《十二寡妇征西》、《黄天霸》这些小说也都是那时候从地摊买的,它们现在都被放在书架的上端,享受着元老的待遇。《八路军档案全公开》也是我较早的课外读物。
命运弄人,几经周折,上大学之后,新的课外阅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