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而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意思是作为士人、君子,意志一定要足够坚定、足够宏大。
因为士“任重而道远”。所谓“任重而道远”,不是将一家公司做到上市这样“短暂”的目标,毕竟有的公司发展几年就能上市了。任重道远,一定是因为“仁以为己任”,士的肩上,扛着的是仁,士的目标是推行仁。
推行仁,要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个方向是让天下归仁,让更多的人拥有仁心。这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伟大的、难以做到的事。第二个方向也同样了不起,同样伟大,同样难度极高——要让自己保持在仁的状态。一个人锻炼内在的修为,也是一件长远而重要的事。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确定自己处于仁的状态呢?这就像是一个无限游戏。
一个有志于道的人,一方面要心怀天下,一方面要不断的修炼自己,这件事难道不重大吗?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追求理想直至自己生命的尽头,这样做,难道不是最长远的道路吗?
曾子的这段话,可以让我们反思。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能不能像曾子一样,让自己更有使命感,既能心怀天下,又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且愿意为之不懈的努力?
如果你也愿意背负这样的使命,为实现这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必须得有宏大的气魄和强有力的意志力,才能够把这件事一直坚持下去。
希望我们都能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一段修炼的过程,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满意的作品,而不是被身上所背负的名利权情压得直不起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以吟诵诗篇开启求学的热情、以坚守礼法来建功立业、以聆听音乐来娱悦身心。”
“兴于诗”,是说一个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最有效的入门方法是读诗。古代的诗是可以唱诵的,比如《诗经》。通过唱《诗经》,我们可以学很多名词,认识很多动物和植物,了解多样化的风俗。对于十来岁的童子而言,诗歌能够以最朴实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诗是求学的入门路径和最方便的法门。
“立于礼”,意思是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礼。一个人到了二十岁、三十岁,要在世间行走,要做事,都应该以礼为根本、为依据。如果一个人不知礼,就无法与人沟通,就容易做错事。
“成于乐”,意思是要以音乐养性,才算是真正的学有所成。一个人到了五六十岁,准备退休了,怎样才能保持内心的从容和喜悦,并且依然修炼自身呢?孔子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进行乐教。孔子提倡“以乐教人”,在他的私学中,经常是弦歌之声不绝,上课时总有乐器在旁。当时,音乐分类为五声十二律,极为动听,孔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美的教育。以音乐养人之性情,这便是学之成也。
当学问达到一个境界时,就可以用音乐表达出来,用音乐进行涵养。
这是在孔子那个时代,人生求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诗教,以诗歌起蒙;第二阶段是礼教,以礼为重点;第三阶段是乐教,以乐为重点。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在孩子小的时候,重要的是激发他对于学习的兴趣,让他自己焕发出内在的力量,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习。
到人生的最后,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中真正的乐趣。如果过完一辈子,在抵达生命的终点之前,还是浑浑噩噩,觉得人生苦闷无聊,没什么值得回忆和品味,那这一辈子该多么苍白?
这段话,即可以作为我们一生求学、工作的大致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