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叔说红楼梦》第206期
在《红楼梦》第22回写道,贾宝玉读《庄子》时,读到了“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作者曹雪芹引用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曹雪芹是在表达“无为”胜于“有为”的观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从“有为”来分析:
1、巧者劳
在常人看来,做一个有为的巧者多好,比如手巧,干活就干得快。
但是,在庄子看来,成为巧者,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因为你越是巧者,就要付出越多的劳动。
过劳,乃至过劳死,往往就发生在巧者身上。
曹雪芹是认同这一观点的,他在《红楼梦》里,写的其中一个巧者,正是因为手巧,导致了自己过劳。
这个人就是史湘云,她贵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千金小姐,本来可以完全像林家的千金小姐林黛玉那样,不用怎么干针线活。
但是,由于史湘云手太巧,连贾宝玉的丫鬟袭人,都敢拜托她给宝玉缝制鞋什么的。
因为手巧,史湘云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尚在襁褓之中父母就双亡的她,早早就被婶子安排了一大堆针线活要做。
为了完成婶子的要求,史湘云常常要做到三更半夜,实在是非常可怜。
由此可见,成为一个所谓的有为“巧者”,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2、智者忧
很多常人都渴望成为智者,觉得成为一个聪明机智的人多好啊。
但是,在庄子看来,成为智者,往往是忧患的开始。
因为你越是智者,需要担心忧虑的东西就越多。
曹雪芹对此深表同意,他在《红楼梦》里,就写了其中一个智者,因为太聪明,结果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这个人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熙凤。
凤姐由于比荣国府的大媳妇李纨聪明太多,轻松KO对方成为荣国府的当家。
然而,这种侯门公府的当家可一点都不好当,下面那三四百号奴才可不是好对付的。
更要命的是,外面看起来风风光光的贾家,其实已经入不敷出,每年都要亏上好几千两银子。
这时候,作为当家的王熙凤,就要想尽千方百计来弥补这个漏洞。
为此,聪明的她不得不机关算尽,把家里的金银首饰拿出去当,克扣下人的钱,甚至通过包办诉讼官司来赚钱填补家中的亏空。
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最终反误了自己的性命。
日后凤姐包办诉讼官司一事被揭发,导致她被关进狱神庙,在狱中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成为智者,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从“无为”的角度来分析:
庄子认为,人应该做到“无能者无所求”,意思是指“人应该有才能,但是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表现得像一个无能者一样、别无所求”。
在他看来,锋芒太露,容易树大招风,引来祸端。
而表现得如同一个无能者,不去追求实现太多的欲望,每天吃饱饭之后就泛舟湖上,自由自在地遨游,就好像坐在没被绑死的船上一样,这样舒服的日子你值得拥有。
曹雪芹对此非常赞同,他在《红楼梦》里,写的刘姥姥就是这样的人。
刘姥姥其实非常有才能,这从她两次进荣国府,征服贾家那些势利眼,赚得盆满钵满而归就可以看得出来。
那刘姥姥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因为她在贾家的人看来就是一个无为的无能者,没有任何攻击性。
虽然没有任何攻击性,但是住在乡村的刘姥姥活得自由在在,能说出很多“笼中鸟”一样的贾家女子闻所未闻的趣事,这反而帮助她赢得了贾家人的喜爱。
所以,她们才会在刘姥姥离开荣国府的时候,送上一车子的东西和上百两银子。
试想,如果刘姥姥刻意表现出很有才能、同时很有欲望的样子,估计她在荣国府什么都得不到。
由此可见,“无为”造就了刘姥姥的成功。
综上所述,曹雪芹和庄子一样,认为“无为”比“有为”更可贵。
“无为”的刘姥姥看似无能,实际上有大智慧,这是她后来能逆袭成功的根本原因。
而“有为”的王熙凤和史湘云,因为太有能力,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王熙凤更是因此丧命,实在是令人叹息。
如果你不想重演王熙凤和史湘云的悲剧,而想像刘姥姥一样成功,请记得忘记“有为”,去做一个“无为”的人!
对于《红楼梦》中的道家思想,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