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之争,吴国灭,勾践为何立马诛杀谋臣文种? 刘邦成就帝业,为何立即斩杀大功臣韩信?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为何八成被处死?是主子不容得他们吗?不,是天道和王纲……
在华夏长达五千年历史的兴衰演义里,从秦朝大统一,到大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共经历八十三个封建朝代,四百二十二皇帝,如果把秦朝以前的上古时期的神话社会,奴隶社会,那些三皇五帝和割据君侯也计算在内,一共八百二十九位。
这么多圣君贤王,庸皇昏帝,有的像时代的过客,消失在历史的荒野中,筛去历史蒸发的,还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传奇君王,他们死而不亡,那一张一张神奇的面容,还活在历史的书页里,活在人间茶余饭后的闲谈中。
而今天我们要批的是这几位土皇帝和“无赖皇帝”,这些皇帝真是摆脱不了小农圈子吗?错!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死,这是古代为君王两肋插刀夺天下的功臣必须面对的结局,看看他们这些功臣,本该躺在功劳里享受荣华富贵,却为何早早因为功德葬送生命?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把越国打得皮开肉绽,越王勾践只剩五千残兵,被夫差围困会稽山上,只等一声令下,越国就灰飞烟灭。
勾践自知回天乏术,无颜面对越国百姓,正要拔剑自刎,幸得范蠡和文仲夺走手中的剑跪劝。
为解会稽山之围,保存大越国脉,走曲线救国路线,文仲当时已经在乱军围攻中身负重伤,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揣着勾践佩戴的珠宝潜入虎穴,贿赂吴国太宰伯嚭。
在吴国的大牢里,君臣一体,生死同命。
为了复国大志,勾践对范蠡和文仲的连环计策是言听计从,不断向夫差贡献越国的美女和奇珍异宝,粮食,珍贵楠木,麻痹夫差的戒心,怂恿夫差的骄薄”
公元前475年,历经十年的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挥师回杀,把吴王夫差逼死在珍贵楠木建造的姑苏城,吴国灭亡。
仿佛越国的意义都集中在勾践的卧薪尝胆的复仇上,而这个功劳是他的左膀右臂——范蠡和文仲。
大业已成,范蠡自知外谋之臣再无用武之地,递交辞呈,交出权位,领着俸禄做逍遥公去了。
唯独文仲,居功自诩,总以为勾践还是会稽之耻,君臣无别,卧薪尝胆时代的勾践,他入朝不拜,朝堂上说话不给勾践留面子,当着众文武百官的面顶撞勾践,这些行为都是严重挑衅勾践的威望,勾践越发反感,终于忍无可忍,赐死他了,据传,文仲被赐死时才39岁。
秦末,农民起义的战火在中华大地燃起,刘邦这个被市井公认的泼皮无赖”,提着一把破剑,带着昔日一起吃喝嫖赌,偷鸡摸狗的市井混混参加了义军。
刘邦开国称帝的次年,并称汉初三杰的韩信就被逮捕,随后被处死,灭其族,跟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后的要么被铲除,要么逃亡匈奴,刘邦奄奄一息的时候,宫斗谗言传到他的耳朵,说樊哙造反,立马派陈平带兵去除掉樊哙,幸亏陈平出征途中,他刘邦先驾崩了,不然一起出生入死的樊哙也难逃一死。
刘邦为什么要诛杀他的功臣?主要还是这些功臣都手握重兵,居功自傲,有时候还把刘邦的圣旨当耳旁风。在他们眼里,刘邦还是那个市井混混,和他们是狐朋狗友的刘邦。
其实,刘邦在处死这些功臣后,又立牌位供奉,祭拜时痛哭流涕的说,你们都是功臣,一起出生入死,为何却不懂政治,逼我杀你们呢?
同是汉初三杰,谋国又懂得谋身的当属张良了,他对天道规律和人性本质参悟,远超韩信与萧何之流,大汉开国初年,领着俸禄远走高飞,人间蒸发了。
元末,各地藩王揭竿而起,元庭败势如山倒,朱重八带着放牛娃参加了起义,杀元军,破陈友谅,除张士诚,到大名开国时,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在疆场已经死了过半。
从大明建立的洪武初年开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元璋是参加义军后郭子兴帮他取的,元暗指元朝,璋是玉打造的一种带刃的器,在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那里就暗示诛杀元朝的兵器)开始大肆捕杀功臣。
淮西勋贵不仅是跟朱元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弟兄,还是把朱元璋推上皇帝宝座的功臣,朱元璋自然是感激得无话可说。可是却为什么被诛杀得所剩无几呢?
这些跟朱元璋打天下的骄兵悍将,自恃功高盖世,为所欲为,以为有朱元璋赐的免死铁券就可以欺男霸女,横行街市,贪赃枉法,完全不把朱元璋的话放心上。结果撞到朱元璋刀口上了——蓝玉案,胡惟庸案,被处死的人达数万人。
历史和民间传说,这些过河拆桥的皇帝,正面评价并不多,以毫无亲朋伦理,精神变态,心理扭曲,人格分裂的形象出场。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勾践的大致相貌: 范蠡离开越国后,从齐国给守在勾践身边争风吃醋的文仲一封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此人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如不趁早离开,恐祸事不远了。
这是吴国太史的秉笔直书的正史吗?就算范蠡给文仲的信被勾践搜到,*自我毁容把他交给太史直书吧?《史记》的历史事件有很多民间口传的东西。
无论人们怎么评论他们是白眼狼皇帝,但他们确实是皇帝,我们用道家的思想去看,老子讲,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文仲,韩信之流,利令智昏,端着旧架子不放也是对皇权的公开叫板,杀他们的不是天子,是天道。
用儒家思想去看,在古代,君为臣纲是政治秩序的铁律,一个臣下,功劳再大也是臣,公开挑衅皇权,那恩威何在?到底是君为臣纲,还是臣为君纲?何谓恩威?只有难测才有威信,这些臣子因为知道太多主子八卦的东西,又兼劳苦功高,更加有恃无恐。三国的许攸,杨修之死说明,君君臣臣的纲纪不能乱。杀他们的不是主子,是王道。
在古代,不懂政治,别和皇帝创业,摆摊小富即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