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一位瘾君子非常喜爱山茶花,并在欣赏山茶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美好和希望,逐渐从痛苦的深渊中挣脱出来,“变得精神抖擞,不再落魄,戒了毒品,还谈恋爱、工作了”。他说,“她们是那么美,每当我心情不好时,便会想起那些花朵儿,这让我感到舒服。”
刚开始读到这个情节的我颇有几分不解:一盆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么?那完全是作者杜撰的情节吗?还是现实中的某些事让作者有感而发呢?山茶花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呢?……一连串的问号在我心中升起,只是那时我对生活还没有足够深刻的体会,无法回答心中的疑问。
后来在刘擎老师的一次讲演中,我听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留恋、一心求死之人,最后却因为怀念樱桃的滋味而决定让生命继续触碰这些细微的美好。
如果上面只是艺术创作中的巧合,那《三联生活周刊》一篇文章中的“雷同”则是完完全全的现实了——《刑期比命长:重型犯九监区里的艰难救赎》,第一眼看这个题目时,内心不由得一沉,像被一块无形的石头紧紧压着。但静心往下看,笔者所描述的救赎方式却是生活中轻盈细碎的平常:让重型犯们学习唱歌,让音乐抚慰他们狂躁的内心;让他们获得亲人的原谅,让孤寂的灵魂重新获得爱的慰藉;还有一项是他们自觉自愿、无比乐意做的事——照顾花盆里的蒜苗青菜,看着它们嫩绿的芽抽茎长叶,焕发勃勃生机。那亲手培育的一抹抹绿色,那微小又强健的生命的成长,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救赎。
我想,在土地上耕作的人们大抵很少会遇到彻底绝望的时刻,因为土地孕育生命的过程总是让人内心温暖,心生希望。无论春日还是严冬,无论阳光普照还是冰天雪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洪水干旱,只要土地还在那里,心里就有一份踏实,一个信念:冬去春来,四季流转,再大的苦痛终将过去,终有一天会再度迎来生机。
所以,是什么让生命留恋人间呢?不是富可敌国的钱财、众人景仰的地位或只手遮天的权利,而是爱,是美:是站台上父亲渐渐模糊的背影,是艰难时刻紧握着的爱人手心的温度,是路边的一枝野花,天边的一朵云彩。无关伟大或平凡、壮丽或细微,只是它们都曾真实地击中过我们内心柔软的部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世界真实的存在着,让一种与世界真实的连接感长久地留存于我们心间。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弥留之际的人们,最大的遗憾不是工作不够努力、职位不够高、挣钱不够多,而是没有认真感受过花开花落,没有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没有在某一个时刻勇敢地说出那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