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中国文学史简史第一课

一、为什么要了解中国文学史

1、翻译文学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受到的影响大概是从1840年开始进行的西学东建,西方的邪说到了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些思潮,包括梁启超、康有为的公车上书等等。

翻译或者西方文学对我们现当代的文学影视很深,包括对语言的影响,作品的影响。当代文学更是如此,几乎没有哪个作家不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

倒如: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是受到马克思和拉美文学的影响。
余华的文学素养,受到卡夫卡、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的影响。
东西也受到卡夫卡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学,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2、中国叙述需要中国传统文学的力量

中国叙述是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学的力量,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国的作家,或者是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所以,我们就要去不断地了解和品味中国文学,了解它的历史,它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的。

例如:
汪曾祺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对年轻作家提出建议:可能需要补两门课,一门是古典文学,一门是民间文学。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去了解中国文学史。

二、“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上的铭文。

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义民。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京师,逐渐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的代表。周边成为四夷: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中国,在历史的变迁,民族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汉民族文化为基础。所以,中国文学史,主要是叙述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的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不在其列。

三、“文学”

内涵:
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
文学家
文学评论

外延:
文学与政治(朝代)
文学与音乐
文学与社会
文学与历史

思考:是不是经济越繁荣,文学越昌盛?
经济繁荣并不一定能带来文学的繁盛,它背后暗藏着一种规律:一般中国文学史跟随“朝代”更替进行叙述。

例如:
我们的当代文学不能说超越了李白,但我们现在的经济却比李白的时代好太多了。

四、“史”

文学发展的时间脉络
纪年法: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问题:公元元年,是中国古代的哪一年?

西汉时期,元始元年。这一年9岁的汉平帝继承皇位,太后收回玉玺,封46岁的王莾为大司马。

朝代演变简史:
夏—商—西周—东周(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秦(公元前221年)—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

舜禅让给禹,禹建立了夏朝。在那之前是原始社会时期。
从夏到东周是奴隶社会时期。
从东周以后到清是封建社会时期。

西周与东周的区别,是都城的位置不同,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西汉与东汉,西晋与东晋,北宋与南宋也是一样。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连。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