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聊过“理性是一种平静从容的情绪状态”。
似乎一不小心给理性的人安了一幅宠辱不惊、不见波澜的面具。
啊,其实并不是这样滴。
真正能达到高度理性的人,必能控制自己脸上的表情,甚至语气,甚至生理状况!
啊……当然,没病突然生起病来或者有病突然好了这种就……嗯……不存在的。
所谓的理性,应该是“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合适的状态下”。
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就是,即使在危急情况下也能保持冷静之类的。
某种程度上,这与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假设还挺像的。
超级斯巴达说的是,假设有一批士兵,被训练成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刺激,都不会作出任何反应。他通过这个假想实验来质疑行为主义者“刺激一定会产生反应,不会有中间过程”的推论。
当然,理性主义并不会要求每个人都变得如此能“忍”,只是把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
那么到此为止,听起来都是“普通的冷静”这种状态。
那么下一个就是与此正好相反的“完美伪装者”。
完美伪装者的意思是,一个人虽然没有受到任何刺激,但依然能表现得和受到刺激一样。
而这一种人可能更贴近我们所知道的一类人:演员——当然,这里仅指那些真正优秀的演员。
他们能够通过感受,或者模拟出那种具体的情景、情形,然后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到恰到好处,然后能够“入戏”,作出一切能够取信于观众的行为,往往以假乱真。
这也是一种极强的理性,他们对自己的状态有深度的认识和把控。
当然,这样长时间地让强烈情绪在身体内迸发,也肯定会造成伤害的。
特别是喜剧演员。
而我们也知道,喜剧的内核大多是悲剧。
在悲喜之间不断徘徊的人,就像不断推举着接近自己极限重量的杠铃的健身者一样。
虽然越是锻炼,能量就越强大。但稍有不慎,就会受伤。而这个控制,也是有极限的。
所以我们见过不少患上严重抑郁症的演员,其中,专攻喜剧的演员很可能占了大多数。
在我印象中,我最喜欢的三位喜剧演员,都有抑郁症。甚至我了解不太深的几位活跃在央视舞台上的喜剧演员,也曾公开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如果从“心理能量”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极强的心理阻力,让人无法提起做任何事的干劲。
它也极难扭转,因为这股能量过强,患者就像是理性功能直接坏掉了一样,完全无法从其中摆脱出来。
就像肌肉一旦拉伤,就会是长久,乃至是终身难以恢复的伤痛。
职业运动员过了全盛期之后,伤病缠身,无法发挥水平,乃至被迫引退的,更是多如牛毛。
甚至,也有如刘翔一样,不断超越极限,最终身体无法承受,遗憾退场。
我至今仍对他的结局深深地感到惋惜。
归根结底,我们的身体还没能成为超人;而心灵也无法成为超级斯巴达,或是真正的完美伪装者。
我自身也曾经差点跌入抑郁症的深坑。在边缘挣扎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去做的事情,就是逃避人群,逃避一切公私事务,把自己包裹在层层(没有什么意义但会让我感到安全的)保护里……现在回想起来,如今的自己就像一个死里逃生、侥幸伤愈的患者,一直小心翼翼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这也许就是后来的我始终追求和修炼自身的理性,并期望被它的光辉所眷顾的原因吧……
不过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理性并非与感性对立,也无法各自独立,而是一直互相纠缠在一起。
而且,作为控制情绪的存在,理性的力量甚至一直都远远弱于生产情绪的感性力量。
理性如一叶孤舟,弱小无助却想要乘风破浪;而感性却如汪洋大海,深不可测且喜怒无常。
而同时,感性并非单纯的情绪。
情绪仅仅是感性的一个表达或能量释放。
感性还包括极大量的,已经深埋于我们身体中,脑海中的,未必能随时记起,但却一直暗中决定我们行为的关键信息。
譬如,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来说明,意识/理性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潜意识/感性则是藏于水下的巨大冰山本身。
那么,理性应该如何与感性相处呢?
唯有不断壮大自身理性力量的同时,注意“堵不如疏”,让感性既能成为力量,又不至于超负荷。
情绪不要过度压抑,注意适度引导其流向即可。
出现认知偏差时,不要先调动情绪,先让情绪探探路,再做打算。
一定要给自己可以尽量松懈的时间与空间,全身心投入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让感性力量滋养自身。
有种感觉是,你如何处理水,就如何处理感性力量,应该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