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杂谈—纪晓岚和曾国藩

纪晓岚和曾国藩,分别生活在清朝中期和后期,其精神旨趣和人生经历,都是文坛史话中的活剧。

他们都挺火。
纪晓岚火在电视荧屏,戏说与真实交相辉映,为了让故事更好看,东拼西凑出各种桥段,演绎着君臣斗法、才子佳人,谁人不知“风流才子纪晓岚”? 曾国藩火在书店书摊,这些书可以当做古代版的“心灵鸡汤”,你凝视着写有“为官当学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的封面,一个目光炯炯的老头儿凝视着你。
神秘隐喻
纪晓岚跟火有一些渊源。晓岚是字,其本名纪昀。昀,日光也;日,火之精也。我与纪晓岚是同乡,听民间传闻:纪晓岚是“火精”转世。纪晓岚精力旺盛、食肉好色,且自称有特异功能,“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这都被附会是“火精”所为。不过,可靠消息是: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纪晓岚昼夜苦读,很伤眼睛。“貌寝短视”,不帅还近视,甚至因此被同僚奚落过。“国之藩篱”曾国藩的传说,则更加励志一些。其祖父梦见一条大蟒蛇进入家中,随后曾国藩降生。所以,时人称他是“蟒蛇精”或“癞龙”转世。蟒蛇要蜕皮,癞龙有癣。每次遇到急事难事,曾国藩就“藓”疾复发,痛痒不已,这也被说成是“蜕皮”。蟒蛇精的传说,用来隐喻这样一位激荡风云的大人物,暗合了许多人的心理。这个本尊也知晓的传说,让其受“藓”疾折磨的心情,得到了些许慰藉。
家事情事
纪晓岚生于官宦之家,自小聪明,才思敏捷,耳濡目染了很多父辈的处世经验。纪家有一段“家族之痛”,纪晓岚的曾叔祖因与人争论门神到底是“神荼、郁垒”还是“尉迟敬德、秦琼”,被困河间城,被大兵(实为清兵)被杀。这个故事常被纪家警示子孙不要死读书,要识时务。纪晓岚有位初恋女孩,名字叫文鸾,由于有人作梗,文鸾身死。纪晓岚终其一生,对文鸾念念不忘。当然,这并不影响纪晓岚一个接一个地纳妾,纵情声色。连纪晓岚的哥哥纪晴湖也无奈的说,不纳于内,必乱于外。作为宗圣曾子直系后人的曾国藩家族,定居湘乡百年来,没出过一个读书人。对此,其祖父曾玉屏深以为耻,发奋督促子孙进军科考。曾国藩受祖父影响极深,根据祖父教导,总结了“治家八字诀”即“猪、蔬、鱼、书、早、扫、考、宝”。中进士入翰林那一年,因湘乡爆发天花疫情,曾国藩经历了丧妹丧子之痛,令其从此对“气运消长”有了神秘崇拜,念念不忘“花开未满月未圆”。感情生活上,曾国藩与妻子欧阳夫人琴瑟甚笃,即便后来位高权重、一呼百应,也初衷不改,视贪恋女色为“禽兽之行”,坚持自我锻造,把“内圣外王”作为人生追求。
功业文章
纪晓岚是考据派。文章憎命达。从传统的“修齐治平”来说,“文达公”纪晓岚是不幸的,当时一批汉族知识精英,只是乾隆皇帝口中的“斯文娼优”,不能“妄谈国事”,埋首故纸堆就行了。这样的环境下,纪晓岚只能如履薄冰,暗揣君意,曲意逢迎,流下多少辛酸泪。纪晓岚文采斐然,有李杜之才,写下许多歌颂皇帝粉饰太平的宏大诗文,却没有一篇震铄古今的传世之作。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当时来说,确实是一番可遇不可求的大功业。但是,在编纂过程中,录天下书,也毁天下书,多少奇珍异本被毁被禁被删被改,不啻为一场文化灾难。性情无所寄,只好谈鬼狐,一世吟哦交付《阅微草堂笔记》。曾国藩是经济派。虽然热衷科考学问,曾国藩却从不禁锢自己的求知欲望。特别在北京居住期间,眼界大开,对经世济用之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曾国藩在湖南老家写出《讨粤匪檄》,以捍卫两千年儒家礼教之名,练湘军,下南京,硬生生为腐朽不堪的清王朝续了命。金一南先生说成大事者三大特征: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曾国藩都占全了。对待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睥睨之情跃然纸上。现在让曾国藩更出名的,是一本《曾国藩家书》,国事家事娓娓道来,浓浓亲情洋溢其中,吸引了许多人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时势裹挟世人,来去皆是过客。
在文化寓意上,“火精”本是女身,充满阴柔之气,“蟒蛇精”则不同,那是近似于龙图腾的存在。民间传说都是编出来的,却成为最好的剧本,让真实历史变得更加精彩好看。九州寂寥,风雷渐起。纷纷攘攘云消雾散后,唯有文史精华沉淀流传,引后来者追寻品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