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逢年过节,大家都会走亲戚,串门拜年,一派和气融融。
如今的逢年过节,人们有了别的选择。有的人选择走亲戚,有的人选择到处旅行,有的人选择待在家。传统的串门拜年,不再是人们的首选。
身处农村的人们,会感觉到,如今的年味没有以往浓了。从城市回到乡下过年的人们,会感觉到,家乡的人情味,淡薄了不少。
身处大城市的人们,除了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其他人,貌似都没有走亲访友的习惯。这就应了一句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认识。
传统的习惯,为什么会被人们抛弃?三个原因。首先,城镇化的问题;其次,大环境人情关系的问题;第三,人之追求和想法的问题。
逢年过节,不想走亲戚,只想待在家的人,多半有这些目的。
一、生活太累,不愿再应付各种人情世故。
工作的时候,人们需要跟身边的同事、领导逢场作戏,顾忌各种人情世故,让人感觉到特别心累。
赚钱的时候,人们需要跟不同的人勾心斗角,不是这里提防,就是那里算计,让自己越活越疲累。
这种“累”,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理的累。人,一旦心“累”了,那他将特别讨厌人情世故,也不喜欢逢场作戏,反而喜欢一个人简简单单地过日子。
逢年过节,需要跟不同的亲朋好友打交道,也需要跟不同的邻里乡亲逢场作戏。如此,又有谁心甘情愿去做这些事呢?
平时的生活已经让人心累了,在逢年过节放假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打工人都只想安安静静生活,休息几天,而不想继续在人情世故中内耗。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下的年味愈发淡薄,就跟平常一样,没有特别之处。
二、独生子女,跟亲戚没有什么感情。
上文谈到,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认识,四代成路人。
第一代人,还算比较亲切热情,可到了第二代人,那关系就比较疏远了。至于到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基本就不认识了。
70后跟亲戚的关系特别好,80后跟亲戚的关系一般般,90后和00后可能连亲戚都认不全。这就注定,独生子女的90后和00后,都没有亲戚的概念。
试想,一代人缺乏亲戚的概念,那他们还会有过年走亲戚的想法吗?肯定不会有。也许,从90后和00后开始,亲戚这个群体,会逐渐消失。
以前,大家都住在同一个村子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亲戚关系肯定浓厚。如今,大家都各奔东西,到了不同的城市打拼,亲戚关系只会愈发疏远。
在无数年轻人看来,既然各奔东西,也不熟悉,不如减少往来,或者不再往来,各相安好。如此,才有了“年轻人不再走亲访友”的现象。
三、假期有限,只想在家好好休息。
一般人的过年假期,也就一到两个星期,说多不多。这对于劳碌一整年的打工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休息时间。
现在的打工人,一放假,要么就躺床上玩玩手机,要么带孩子到处旅行,反正很少跟亲朋好友往来。
假期有限,这是一个客观,且无法改变的问题。你的假期有限,亲戚的假期也有限,哪怕你想跟别人联络一下感情,也做不到。
正如某位名人所言,这是一个物质极度发达,而精神极度贫瘠的年代。
人们都吃得饱,穿得暖,可人们对于感情、关系的重视程度,貌似没有上一代人那么强烈了。人情淡薄的情况,在当下以及未来,只会愈发严重。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假期多一点,会不会就有所改观呢?大概率不会。人情淡薄的高山滚石,一旦滚动,就无法停下来了。
四、只想跟至亲团圆,而不愿招惹外人。
亲戚,算不算外人呢?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亲戚不算外人。而从小家庭的角度来说,亲戚终究是外人。
现代人,早就没有家族的观念了。人们所注重的,都是自己的小家庭。家中的父母、伴侣、孩子,才是每个人所牵挂的对象。
逢年过节,无数打工人不远千里回到老家,就是为了跟留守乡下的老人孩子团聚。这种久别重逢的团聚,基本都容不下外人。
也就回老家几天,人们只会抓紧时间跟老人孩子在一起,要么到处走走,要么促膝长谈。其他的,相信很多人都不在乎了。
亲戚这个群体,在“大家族观念崩溃”的年代,终究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可以预见,随着老一代人离开,新一代人远离亲戚,亲戚这个群体,只会成为路人。
是否走亲访友,都是个人的选择。想走就走,不走就算,各有各的追求。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