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下)
【三〇二】心有所安不放逸
「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
【译文】
“琴瑟与书籍,这两者学者们不可或缺,由于常有事可做,心就不得放纵了。”
释疑: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琴瑟与书籍可以涵养自我,使心不得放纵了。
工夫未尽时,找个正经事做,以收摄那颗不太安逸的心,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心有所安不放逸,吾心安处是吾乡。
先生说,心性活泼泼,“实无无念时”。
心性所在、生生不息,心有“所”则临在,临在则暂安,暂安则不放纵不乱窜,不放纵则不迷失,自心时时,在在明白,或琴瑟、或读书、或文字,自得其乐,“收”“放”自如…
先生说“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
是非“大矩”忖度明,边界“分限”知得清,“放”情不“纵”情,“安”心不“失”心,活泼泼一个人,人之常情寻常事,时不间断、空无间隔,或安静、或学文、或赏乐,闻见如常,此心安处即吾乡!
精讲摘要:
有业以居之,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能让形魂意识在这里聚集起来,这个心就不往外放。这也是精一之功,心不放,才是提住了心。提住了心,然后在琴、瑟、简编上才能心物一体,这时候你教琴也好、教瑟也好、教书也好,就能够是一个整体。这是在纠正一些人束书不观的空疏学风。阳明先生去世后王学后裔其中有一支就是束书不观,空谈心性。顾炎武、王夫之都认为,空谈心性把明朝给空谈完了。
批注:
①简编。书籍。
②业以居之。语见《易经·乾卦·文言传》:“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③参见《与陆元静》:“使在我果无功利之心,虽钱谷兵甲,搬柴运水,何往而非实学?何事而非天理?况子史诗文之类乎?使在我尚存功利之心,则虽日谈道德仁义,亦只是功利之事,况子史诗文之类乎?一切屏绝之说,是犹泥于旧习,平日用功,未有得力处,故云尔。”(《全集》卷四)
净心斋笔录
2023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