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出生在20世纪初鲁西南的平原的小乡村,汶上县 西石村,西边距离水泊梁山不到30公里,据村里人说当时水泊梁山的八百里水域 一直漫延到西石村周围,不足20户的平原小村庄周围被白水环绕,芦狄荡漾,夏季雨水退去的小河沟里有许多泥泡泡 ,那是成群的泥鳅活跃的季节,也是我爷爷童年能吃饱饭的时候,爷爷姓张,爷爷的爷爷从东平张村逃荒到西石村的,东平后囤的的山在雨过天晴的时候走在西石村的乡间小路上就能看到淡蓝色的山的轮廓 ,恰如一幅山水水墨画。生活在美丽富饶的平原,爷爷从小穷娃又没读过书,穷人不讲究,直接取名张小,夏天就在田间地头找一些吃的充饥, 因为爷爷小时候家里贫穷,造就了爷爷穷则生变的想法,为生计爷爷很小闯关东,在东北林场伐过木头,当上了把头,在森林里遇上过狼,被土匪抢过,吊着小辫被挂在树上过,每当春雪消融,松花江水涨满了江面之时,爷爷他们伐的大木头捆扎成小山状顺着江水往下运输。后来爷爷投资商业,烟台、大连、徐州、蓬莱都有生意。爷爷成了位富商,常听我们周围的邻居说爷爷挣得银子加起来比磨盘还大。爷似乎对土地不是那么感兴趣,从东北寄回到老家的钱是通过我们村里的一位秀才代转的,因为家里人不识字,中间人就从中渔利,很快就成为比我们家地还多的地主。爷爷对此并不戒意,土地租给佃农也就由他们种植,交租多少随便由他们,用爷爷的话说就是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爷爷小时候要不是掰吃他们的玉米早饿死了,所以后来土改时给我家划成分为上中农,后改为中农,农委会的刘歌主席曾经是和爷爷一块光屁股长大的伙伴,视爷爷为大哥,在土改中还是保护我家。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