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女的相继出生,孩子们的日常成了他漫画中的重要内容。
漫画中正在认认真真折纸玩的,是丰子恺的大女儿,1920年出生的丰陈宝。
1926年,弘一法师到上海,丰子恺请他为自己的居所起名字,并写匾额:“缘缘堂”。
1927年,在30岁生日时,丰子恺皈依佛门。
1928年,为庆祝弘一法师50岁寿辰,丰子恺画了50幅护生画,并于第二年出版,名为《护生画集》。
从此,丰子恺被公认为“中国漫画之父”。
1930年,丰子恺得了伤寒病,便辞去教职,一直在家休养。
病愈后,他也没再教课,而是在家写作、翻译书籍、作画,以此养家。
1933年,丰子恺回到家乡石门湾,在自家的一块地上造了一个屋,并做了精心的装饰,沿用了“缘缘堂”的名字。
此后,他往来于家乡与杭州,不停创作,陆续出版了了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书籍:《缘缘堂随笔》、《西洋画派十二讲》、《音乐入门》、《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等等。
上图为1937年时,丰子恺在居所缘缘堂作画的情景。
1937年,日军轰炸机袭击了石门湾,镇上数十人丧命,慌乱的人们四散奔逃。
丰子恺携一家十余口人也夹杂在逃难的队伍中,先后去往嘉兴、桐庐、江西萍乡、湖南长沙等地。
画面上,明明是雨天,两人打着伞,提着衣服下摆,穿着雨鞋,为什么还笑逐颜开的,说“今天天气好”呢?
原来,因为是下雨天,日军飞机就不会前来轰炸,所以人们都特别高兴。
画家用幽默的方式,表现了当时的人艰难求生的状态。
1939年4月,应竺可桢之邀,丰子恺前往浙大任教。
1942年,丰子恺辞去教职,到位于重庆的国立艺专任教。
同年,他在重庆夫子池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画展中,他的作品开始出现了彩色人物画。
1945年日本投降,重庆大街小巷欢天喜地,鞭炮齐鸣,丰子恺画了《胜利之夜》作为庆祝。
第二年,丰子恺返回家乡,看见昔日的“缘缘堂”早已被焦土掩埋,不见踪迹。
次日,他便回到杭州,继续写文章,画画。
1948年,他在国内各地举行画展,到厦门时,去往南普陀寺,经过弘一法师亲传弟子:广洽法师的引领,拜访了恩师曾经居住的地方。
画中的丰子恺手抚着恩师生前种下的一棵柳树,感慨良多。“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